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钴价下跌1000元!刚果政策+无钴电池双杀,市场如何应对?

钴价下跌1000元!刚果政策+无钴电池双杀,市场如何应对?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7月10日,长江现货1#钴均价报收24900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000元/吨。此次价格回调是近期钴市场波动的一个缩影,背后折射出全球钴供应链的复杂调整与行业技术变革的深刻影响。

7月10日,长江现货1#钴均价报收24900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000元/吨。此次价格回调是近期钴市场波动的一个缩影,背后折射出全球钴供应链的复杂调整与行业技术变革的深刻影响。

一、价格波动核心原因解析

1. 刚果(金)政策扰动持续发酵

出口禁令延长:作为全球钴供应核心国,刚果(金)自2025年2月起实施钴出口禁令,并于6月再次延长三个月。尽管禁令短期内推高国际钴价,但长期来看,其政策意图在于整合本土资源、推动精炼产能建设,而非单纯限制供应。这一战略转型导致全球钴供应链重构,中国等主要消费国面临原料采购渠道调整的压力。

供应过剩隐忧:2024年全球钴产量达29万吨,同比增长21.8%,其中刚果(金)占比75.9%。尽管禁令暂时减少市场供应,但印尼等新兴产区的产能快速释放,预计2025年全球钴供应量将超过需求量,形成阶段性过剩,压制价格上涨空间。

2. 技术替代与需求结构分化

无钴电池技术突破:宁德时代研发的钠离子电池已实现钴零使用,比亚迪宣布2025年全系换用三元电池,高镍低钴材料(NCM811/NCA)在高端车型中普及,单吨电池钴用量降至0.12kg/kWh。技术替代直接削弱动力电池领域对钴的需求。

磷酸铁锂市占率回升:2024年磷酸铁锂电池市占率达43%,其无钴特性进一步挤压钴需求增长空间。尽管全球电动车渗透率向2030年58%的目标迈进,但钴在动力电池领域的需求增速已从2020年的22%降至2025年的9.77%。

3. 回收体系与成本压力

再生钴供应激增:2025年退役动力电池钴回收率达95%,再生钴满足当年31%的需求,有效缓解原生钴供给压力。欧盟《电池法规》要求2027年起电池使用30%本土精炼钴,推动企业调整供应链布局,进一步抑制原生钴价格

开采成本高企:中国钴矿平均品位仅0.02%-0.09%,远低于刚果(金)的0.3%-0.5%,导致国内开采成本比进口钴精矿高出20%-30%。成本劣势迫使企业转向海外资源控制,2025年中国企业控制的海外钴资源量超30万吨,相当于国内储量的近4倍。

二、未来走势:短期震荡与长期博弈并存

1. 短期市场:供需博弈主导价格波动

供应端:刚果(金)政策不确定性仍存,印尼红土镍矿伴生钴产能快速释放,预计2026-2027年引发阶段性供应过剩,钴价中枢可能回落至25-35万元/吨区间。

需求端:消费电子领域复苏(2024年第四季度钴酸锂采购量环比增长21%)及高端工业(航空航天、军工)需求增长(2025年高温合金钴用量同比增长25%)提供支撑,但难以完全对冲动力电池领域需求增速放缓。

2. 长期趋势:技术替代与资源战略重塑格局

技术替代深化:无钴正极材料量产装车,2025年市占率预计达18%,长期可能颠覆钴在动力电池中的地位。镁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虽未大规模商用,但已引发市场对钴长期需求的担忧。

资源战略升级:中国将钴列入战略性矿产目录,2027年计划形成3万吨国家储备规模。全球范围内,钴资源争夺从“产量竞争”转向“价值链控制”,刚果(金)通过限制初级产品出口、推动本土精炼,试图掌握全球钴定价权。

3. 投资策略:关注结构性机会与风险

垂直整合企业:具备海外资源布局(如洛阳钼业、华友钴业)及回收技术优势的企业,可抵御原料价格波动,分享再生钴市场增长红利。

技术替代风险:电池企业需警惕无钴电池技术商业化加速,建议通过多元化采购(如锁定长协钴供应)及研发投入(如富锂锰基材料)对冲风险。

三、结语:钴的“去主角化”与行业转型

2025年钴价回调,既是短期供需失衡的结果,更是行业长期变革的信号。在技术替代与资源战略的双重挤压下,钴正从动力电池的“核心主角”退居为“配角”,但其作为战略金属的价值依然重要。未来,钴市场将呈现“需求增速放缓但总量增长、供应多元化但集中度仍高、价格波动收窄但地缘风险犹存”的特征。对于产业链企业而言,适应技术变革、构建弹性供应链、参与全球资源治理,将是应对这一变革的关键。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