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与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联合团队宣布,成功开发出新型量子电池技术,将储能时间从纳秒级延长至微秒级,续航能力较此前纪录提升1000倍。这一突破被《物理评论X-能源》评价为“量子储能领域的里程碑式进展”,为可再生能源高效存储与移动设备超长续航提供了全新可能。
技术突破:破解量子电池“昙花一现”魔咒
传统量子电池因量子态易受环境干扰,能量存储时间极短(通常仅纳秒级),难以实际应用。研究团队通过量子相干性增强技术,创新性地构建了多层级量子纠缠系统:
▶ 光子-分子协同架构:采用含铜 有机分子与激光共振腔结合,利用量子叠加态实现能量瞬时分发,同时通过低温(接近绝对零度)环境抑制退相干效应;
▶ 能量泄漏阻断机制:在电池表面覆盖超导屏蔽层,将能量流失率从每秒30%降至0.3%,使储能时间突破至微秒级(10⁻⁶秒);
▶ 原型机验证:团队研制的5款原型中,最优型号在-269℃环境下实现连续充放电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超95%。
产业价值:从实验室到能源革命的跨越
尽管量子电池尚未商业化,但其潜力已引发全球关注:
▶ 可再生能源整合:微秒级储能可匹配光伏、风电的间歇性输出,解决电网调峰难题。研究团队测算,搭载该技术的太阳能电站储能效率将提升至85%,远超当前锂电的75%;
▶ 微型设备革命:未来手机、无人机等设备或将搭载毫米级量子电池,实现“充电1秒续航1周”;
▶ 国防与航天: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已表达合作意向,计划用于间谍卫星与深海探测器。
挑战与展望:十年内或迎首项民用化应用
团队负责人John A. Smith教授坦言:“我们解决了寿命问题,但量产仍需克服三大障碍——超低温设备成本(当前原型机造价超千万美元)、规模化制造工艺以及与传统电网的兼容性。”不过,研究已吸引特斯拉、QuantumScape等企业注资,预计2030年前有望推出首个民用微型量子电池产品。
点击查看全文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