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国内多晶硅市场呈现“期现分化”特征。长江综合多晶硅现货均价维持31250元/吨,与上一交易日持平;但期货市场情绪高涨,主力2508合约盘中一度涨逾2%,触及5月23日以来高位,最终收涨0.68%,周线累计涨幅达6.59%。这一波上涨直接受益于工信部召开的光伏行业专题会议,会议明确提出将“综合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产业链价格回归理性。
价格异动核心驱动因素
1. 政策端:工信部定调行业整顿,市场预期显著改善
治理低价竞争成焦点:会议直指光伏行业“内卷式”降价问题,提出将建立产能预警机制、规范招标秩序、强化技术标准认证。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5年1-6月多晶硅致密料均价同比下跌38%,部分企业现金成本已逼近28000元/吨,行业亏损面超60%。
龙头企业响应政策:通威股份宣布暂停部分非核心产能扩产计划,隆基绿能则表态将“优先保障订单质量而非单纯追求市占率”,政策与企业的联动强化市场信心。
2. 期货市场:情绪修复主导反弹,但现货跟涨乏力
资金博弈政策预期:7月4日多晶硅期货持仓量增加12%,净多单占比提升至45%,显示资金押注政策落地后供需格局改善。
现货基本面仍偏弱:据硅业分会数据,6月国内多晶硅产量达18.2万吨,环比增加5%,库存周转天数仍高达21天;下游硅片企业开工率仅维持55%,需求端未现实质性回暖。
3. 供需矛盾:产能过剩压制价格上限
供给端持续扩张:2025年全球多晶硅产能预计达320万吨,中国占比87%,其中新疆协鑫、东方希望等新增产能释放,导致行业产能利用率下滑至72%。
需求端增长放缓: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预计2025年达380GW,同比增速从2024年的45%降至22%,需求增速难以匹配供给扩张。
未来走势关键变量
1. 政策落地效果
产能出清节奏:若工信部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预计2025年四季度将有15-20万吨低效产能退出,推动行业产能利用率回升至80%以上。
技术标准升级:会议提出将提高N型硅料纯度标准(从6N提升至7N),利好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头部企业,其高纯度硅料市占率有望从45%提至60%。
2. 下游需求复苏信号
海外市场拉动:欧洲光伏组件库存去化至合理水平,德国、西班牙等国Q3项目启动或带动多晶硅需求增长8%-10%。
国内分布式光伏突破:国家能源局推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预计2025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达80GW,对多晶硅需求形成边际支撑。
3. 技术迭代与成本博弈
颗粒硅渗透率提升:协鑫科技颗粒硅成本已降至30000元/吨以下,较棒状硅低15%,若其徐州基地扩产顺利,或进一步挤压传统产能生存空间。
CCZ技术商业化:隆基绿能宣布其连续直拉单晶技术(CCZ)中试线投产,硅片转换效率提升0.3%,可能倒逼多晶硅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对冲降价压力。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