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3日举行的2025年国际能源变革论坛核电产业发展分论坛上,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曾亚川透露,2024年全球核电发电量已达到近十年最高水平,且增长势头持续强劲。
曾亚川表示,多家国际权威机构已连续四年上调核能发展预期,预计到2050年,全球核电装机规模将突破9亿千瓦,实现翻倍增长。
作为全球少数拥有完整核电工业体系的国家,中国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数据显示,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达59台,总装机容量6248万千瓦;核准在建机组53台,装机容量6293万千瓦,总装机规模突破1.25亿千瓦,持续保持世界第一
则消息反映了几个至关重要且相互关联的战略信号:
1. 全球能源战略的集体转向:核电正迎来“复兴时代”
信号解读:全球核电发电量创十年新高,且国际机构连续四年上调预期,表明核电已从过去多年的“争议与停滞”走向“共识与复兴”。这背后是全球对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的双重紧迫性认识。
深层含义:在俄乌战争引发能源危机、地缘政治动荡的背景下,各国意识到必须拥有稳定、可控的基荷能源。同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风、光等间歇性能源必须配以稳定的零碳基荷电力,核电成为不可替代的选择。
2. 中国已从“跟跑者”跃升为“主导者”
信号解读:“连续保持世界第一”不仅是规模第一,更是完整工业体系和建设运营能力的全面领先。中国在运与在建总规模突破1.25亿千瓦,相当于在短时间内再造了一个“核电超级大国”。
深层含义:这意味着在全球核电产业链中,中国掌握了从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工程建设到运营维护的全链条话语权。未来全球核电市场的规则制定、技术标准和新项目开发,都将深度依赖中国的产能与技术。
3. 技术路线与战略自主权的竞争加剧
信号解读:中国之所以能快速部署,得益于“华龙一号”等自主三代技术的成熟。这表明未来核电领域的竞争,本质是国家技术路线主导权的竞争。
深层含义: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也在推动各自的先进堆型。这场竞争不仅关乎市场,更关乎未来能源科技的制高点和地缘政治影响力。中国凭借其强大的建设能力和成本控制,正在这场竞赛中占据有利位置。
4. “核电+”将成为新型能源系统的战略支点
信号解读:核电的定位正在从单一的“发电站”向综合能源枢纽转变。
深层含义:除了供电,核电还可在以下战略领域发挥核心作用:
核能制氢:为工业部门提供零碳氢能。
区域供热:解决北方城市冬季供暖的碳排放难题。
海水淡化:缓解沿海地区的淡水资源危机。
高温工艺热:为钢铁、化工等难减排行业提供清洁热能。
总结而言,这一信号清晰地指出:核电已成为大国能源战略的必争之地。它不仅是实现能源独立和气候目标的“技术解”,更是维系国家工业竞争力、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的“战略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全面领先,为其在全球能源治理中扮演更核心的角色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