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国际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全球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H股)经营质量稳健提升,维持“优于大市”评级,H股目标价618港元。
报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实现总营收2831亿元,同比增长9.3%;归母净利润49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6.2%;扣非归母净利润436亿元,同比增长35.6%。盈利水平显著提升的同时,公司现金流保持充沛健康,动力与储能电池业务双轮驱动格局深化,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前三季度,宁德时代通过技术创新强化市场竞争力:乘用车领域推出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骁遥双核电池及钠新电池;商用车领域发布钠新启驻一体蓄电池及坤势底盘;储能领域则量产交付587Ah大容量储能专用电芯,并推出全球首款可量产的9MWh超大容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TENERStack,技术储备与产品矩阵进一步完善。
基于对公司技术壁垒、市占率优势及产品迭代能力的认可,海通国际预测,宁德时代2025至2027年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255亿元、5093亿元、5849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682亿元、861亿元、1035亿元,未来三年市盈率分别为25倍、20倍、17倍。考虑其为全球锂电池行业绝对龙头,海通国际给予2026年30倍市盈率估值,对应H股目标价618港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锂电池产业链2025年现状:高端紧缺与中低端过剩并存,头部企业引领技术与全球化布局
一、产能利用率:头部企业高位运行,中小企业产能闲置
2025年锂电池产业链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产能分化格局。头部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凭借技术与客户优势,产能利用率持续维持在80%以上,部分企业甚至满产运行。而中小企业因技术落后、成本高企,产能利用率普遍不足30%,部分企业甚至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这种分化主要源于:
• 需求结构升级: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对高性能电池(如磷酸铁锂、三元高镍电池)的需求激增,头部企业的技术与产能更能匹配这一需求;
• 成本压力:锂、钴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如2025年碳酸锂价格虽较2024年下跌,但仍处于相对高位),中小企业因无法通过规模效应摊薄成本,被迫退出市场。
二、进出口:出口保持增长但对美下滑,进口依赖度仍高
2025年锂电池产业链进出口呈现“出口稳增、对美下滑、进口依赖”的特征:
• 出口方面:2025年1-9月,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额达553.8亿美元,同比增长26.75%,延续稳定增长势头。出口市场呈现“欧洲下滑、东南亚崛起”的格局:德国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1-9月出口额102.65亿美元,同比增长29.87%),主要因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放缓及中美贸易摩擦(如美国《大而美法案》取消新能源补贴);东南亚(越南、马来西亚等)成为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越南1-9月出口额31.86亿美元,同比增长14.59%),主要因中国企业海外本土化产能布局(如在越南建立电池厂)。
• 进口方面:中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仍达58%(2025年数据),主要进口来源为澳大利亚(锂辉石)、智利(碳酸锂)、阿根廷(碳酸锂)。例如,2025年1-2月,中国碳酸锂进口量3.25万吨,其中智利占比62%,阿根廷占比31%。尽管国内盐湖提锂与锂云母提锂产能逐步释放,但因技术成本限制(如盐湖提锂受青藏高原生态限制,锂云母提锂面临渣处理成本压力),短期内仍无法替代进口。
三、技术进展:固态电池研发突破,量产仍需时日
2025年锂电池技术进展主要集中在固态电池领域,头部企业均取得关键突破:
• 宁德时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较当前主流液态锂电池提升超40%),预计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
• 国轩高科:车规级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金石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2025年启动上车验证;
• 比亚迪:自研固态电池技术,计划2027年实现量产。
尽管技术取得突破,但固态电池量产仍面临成本高、工艺复杂等问题(如硫化物电解质制备成本高,干法工艺设备投资大),短期内无法替代液态锂电池。
四、市场应用:储能与磷酸铁锂主导,新兴领域增速显著
2025年锂电池市场应用呈现“储能爆发、磷酸铁锂主导、新兴领域崛起”的特征:
• 储能市场:需求激增,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池出货量265GWh,同比增长128%,产能利用率超80%(部分企业月排产产能利用率超90%)。主要因全球新能源装机量增长(如光伏、风电),储能需求大幅提升;
• 磷酸铁锂电池:占比主导,2025年上半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477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78%(372GWh),同比增长68%。主要因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低(较三元电池低20%-30%)、安全性高,适合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
• 新兴领域: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机器人等领域电池需求增速显著,2025年1-9月相关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50%以上。例如,宁德时代为eVTOL企业提供高能量密度电池,比亚迪为机器人企业提供定制化电池。
五、总结:产业链韧性与挑战并存
2025年锂电池产业链韧性增强(头部企业产能与技术优势明显,出口保持增长),但仍面临挑战(中小企业产能闲置、进口依赖度高、固态电池量产缓慢)。未来,产业链将向“高端化、全球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 高端化:头部企业将加大固态电池、高镍三元电池等高端产品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
• 全球化:中国企业将通过海外产能布局(如在东南亚、欧洲建立电池厂),应对贸易摩擦与供应链风险;
• 绿色化:盐湖提锂、锂云母提锂等绿色工艺将逐步推广,降低锂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总体来看,锂电池产业链仍处于成长期,随着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的进一步增长,产业链将持续升级与优化。
【信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