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2025 年 10 月 23 日,长江综合电池级碳酸锂 99.5% 均价报 76400 元 / 吨,工业级碳酸锂 99.2% 均价达 74500 元 / 吨,较前一交易日双双上涨 900 元;期货市场表现更为强劲,碳酸锂主力合约收涨 4.17%,报 79940 元 / 吨,价格重心连续上移,创下阶段性新高。这轮涨势的背后,是需求端的爆发式增长与供应端的短期刚性形成的紧平衡格局,叠加市场情绪升温共同作用的结果。
需求端 “双引擎” 发力,成为价格上涨的核心拉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景气度持续传导至上游锂盐环节,9 月国内主流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96.7 万辆,同环比分别增长 21% 和 11%,1-9 月累计销量 719 万辆,同比增幅高达 39%,预计全年销量将达 1650 万辆,同比增长 25%-30%。下游正极材料企业为匹配整车厂订单,10 月排产计划显著上调,采购需求集中释放。更值得关注的是储能领域的 “爆发式增长”,国内独立储能因容量电价补偿政策落地实现经济性突破,头部储能电芯企业排产占比已达 40.3%,满负荷运转成为常态;海外市场同样火热,美国 OBBB 政策执行前的项目抢装与欧洲新兴市场爆发形成共振,预计 2025 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 551GWh,同比激增 70%。“新能源汽车 + 储能” 的双轮驱动,使得 2025 年全球锂电需求增速上修至 42%,达 1977GWh,为碳酸锂价格提供了坚实支撑。
供应端的短期刚性则加剧了市场紧平衡态势。尽管市场对国内锂矿复产抱有期待,但实际放量节奏远超预期。江西锂云母矿企受前期矿证问题影响,复产进程缓慢;盐湖提锂板块虽有新增产能规划,如西藏矿业扎布耶盐湖项目 10 月启动产能释放、盐湖股份扩产项目 9 月底进入投料试车阶段,但新产能爬坡需要时间,短期难以转化为有效供给。进口端同样存在约束,智利作为传统碳酸锂供应大国,1-8 月对华出口量同比减少 1.38 万吨,虽阿根廷出口同比增加 1.37 万吨形成部分对冲,但整体供应增量有限。原料端锂辉石市场的紧张进一步传导至锂盐环节,近期锂辉石现货流通持续紧缩,持货商普遍挺价,代工锂盐厂甚至下调加工费锁定原料,成本支撑作用愈发显著。
库存去化与期货市场联动则点燃了市场看涨情绪。现货市场可流通货源持续偏紧,期货仓单陆续注销,反映出下游企业补库意愿强烈,整体库存水平稳步下降 —— 截至 10 月中旬,国内碳酸锂库存较 6 月底已下降约 2.1 万吨,降幅接近 50%,库存水平降至全年低位。期货市场的快速反应进一步强化了行情韧性,主力合约单日 4.17% 的涨幅不仅体现了资金对基本面的认可,更通过 “期货领涨 - 现货跟涨” 的联动效应,推动全产业链对价格的预期上修。行业龙头的动向也加剧了市场紧张感,赣锋锂业等头部企业凭借资源自给率优势,在锂价回升周期中更倾向于控制出货节奏,进一步收紧现货流通。
中长期供应增量的潜在压力仍未完全消除。国内盐湖提锂新增产能虽短期难放量,但 2026 年有望形成实质性增量;澳洲锂精矿发运量已呈现增长态势,若锂价持续上涨,高成本矿山也可能重启生产。高盛已预测,2025 年削减的锂供应量预计在 2026 年恢复,这意味着当前的紧平衡格局可能面临阶段性调整。
综合来看,10 月 23 日碳酸锂的上涨行情是需求爆发、供应刚性、库存去化与资金情绪共振的必然结果。短期而言,“金九银十” 旺季需求尚未消退,供需紧平衡状态有望延续,价格或维持偏强震荡;中长期则需重点关注国内盐湖与锂云母产能释放节奏、海外矿企复产进度,以及新能源汽车、储能需求的持续性。投资者需警惕供应增量超预期带来的回调风险,同时把握旺季需求窗口期的市场机会。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