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0 日,国内白银市场迎来显著回调,现货与期货价格同步大幅下探。长江现货 1# 白银均价报 11800 元 / 千克,较上一交易日大幅下跌 370 元;截至当日 11:00,沪白银主力 2512 合约价格跌至 11798 元 / 千克,跌幅达 3.53%,下跌金额超 432 元。
此次白银价格跳水是多重市场逻辑共振的结果。首要推手来自避险情绪的骤然降温,上周五特朗普发表缓和贸易紧张局势的言论后,全球市场对贸易争端的担忧显著缓解,作为避险资产的白银吸引力大幅下降。与此同时,美国地区性银行公布的积极业绩稳定了美股市场,推动美债收益率上行,而利率上升往往会提高贵金属的持有成本,对白银价格形成直接压制。
从市场供需与资金面看,此前支撑银价连涨的关键因素出现松动。伦敦市场历史性的白银现货短缺局面近期有所缓解,打破了此前的供应紧张预期,这直接引发了投机资金的获利了结行为。要知道,白银在此前已实现八周连续上涨,沪银主力合约从 10 月 10 日的 11078 元 / 千克一路攀升至 10 月 17 日的 12208 元 / 千克,累计涨幅超 10%,短期获利盘出逃压力本就高企。
技术面的超买信号则成为此次回调的 “催化剂”。BCA Research 的数据显示,当前银价较其 200 日移动平均线高出 43%,已接近历史上价格回落的临界点,而白银的相对强弱指数更是达到 85 的极端超买水平。这种由空头挤压推动的短期暴涨本就缺乏持续支撑,一旦市场情绪转向,极易引发快速回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短期回调并未改变白银的长期结构性支撑逻辑。从需求端看,2025 年中国光伏白银需求量预计超过 6200 吨,电动汽车白银消耗量将达 2566 吨,叠加电镀行业的刚性需求,三大领域年消耗总量将突破 12500 吨。供应端的约束同样显著,全球矿山白银供应自 2016 年以来已下降 7%,2021 至 2025 年累计缺口接近 8 亿盎司,长期供需失衡格局仍在强化。
对于后续走势,市场分歧开始显现。短期来看,贸易局势的后续变化与美国制造业 PMI 等经济数据将成为关键风向标,若避险情绪未能快速回升,银价可能进一步试探 11500 元 / 千克附近支撑。但长期而言,美国地质调查局仍将白银列入关键矿产清单,全球电气化进程带来的需求增长,以及主要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预期,仍为白银价格提供底层支撑。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