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开展水电机组灵活性提升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制千米水头段大容量冲击式机组,并构建大型水电机组宽负荷运行体系。
在政策与技术突破的双重驱动下,可再生能源装备产业链正加速重构。海上风电领域,国产化高性能长寿命叶片、高功率齿轮箱等关键装备进入量产阶段,沙戈荒等复杂场景下机组可靠性提升方案逐步落地。光伏领域,高效晶硅—钙钛矿叠层组件技术突破推动光电转换效率向30%门槛迈进,高压组串式逆变器产能扩张支撑大型地面电站建设需求。光热发电方面,30万千瓦级熔盐槽式技术装备进入示范应用阶段,其储热时长与发电效率较传统技术提升显著,为电网调峰提供新选择。
市场应用端,水电机组灵活性改造需求激增。国家能源集团等企业已在新疆、青海等新能源高渗透区域启动水电机组深度调相试验,通过改造水轮机导叶、优化控制系统,使机组具备毫秒级响应能力,有效平抑光伏出力波动。
产业链协同效应显现。上游材料领域,耐高温合金、耐磨陶瓷涂层等特种材料需求增长。中游装备制造环节,机器人焊接、3D打印等工艺渗透率提升。
行业挑战依然存在。高水头冲击式机组对地质条件要求严苛,西南地区复杂地形导致建设成本较常规电站高;光热发电储能系统效率受环境温度影响显著,需进一步突破低光照条件下的热能捕获技术。此外,多能互补系统协同控制标准体系尚未完善,跨能源品种的能量调度算法仍需优化。
业内专家指出,此次政策将水电机组灵活性提升与可再生能源多元协同发展并列推进,实质是构建“水风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技术底座。随着千米级冲击式机组商业化应用、光热熔盐储能系统规模化部署,我国清洁能源装备正从单一技术突破转向系统集成创新,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核心支撑。
【仅供参考,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