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涨跌不一,截至午盘沪指午后反弹0.02%,深成指涨40%,创业板指跌0.20%;而其他板块表现呈现显著分化:物流、机器人、汽车零部件等题材股集体走强,而有色金属、稀土永磁、电池等资源类板块则领跌大盘。其中,稀土龙头股集体遭遇抛压——中国稀土盘中一度重挫超5%,北方稀土、广晟有色、金力永磁、厦门钨业、盛和资源等磁材产业链核心标的均跟跌超2%,形成明显的资金出逃迹象。但午后北方稀土成交额达100亿元,跌幅收窄至3.4%。
当稀土板块在资本市场逆势下跌时,一场静默的产业革命正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悄然上演。2025年9月,稀土价格在经历长期盘整后迎来强劲反弹——氧化镨钕价格截至目前企稳于632500元/吨。因磁材需求释放,包钢股份与北方稀土的关联交易价格连续四个季度上调新能源汽车、风电、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对稀土的“刚性需求”与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激烈碰撞。
稀土价格的波动从来不是简单的供需游戏。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2024年以4400万吨储量占据全球34%的份额,产量占比高达69.2%。但更关键的是,中国在精炼分离环节的技术壁垒——占据全球90%的产能,成本仅为海外的三分之一。这种“技术+成本”双壁垒,使得全球稀土供应高度依赖中国。2025年,中国首批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定为18万吨,较2024年增长3.4%,其中轻稀土占比提升至85%,重点保障镨钕等核心原料供应;重稀土严格控制在15%以内,凸显对镝、铽等稀缺资源的保护。这种“总量控制+结构优化”的调控策略,既避免了资源过早投放冲击市场,又为政策观察预留了空间。
稀土的“魔力”在于其不可替代的物理特性。每辆新能源汽车牵引电机需消耗3.5公斤钕镨,人形机器人单台稀土用量可达2公斤,远超传统应用。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35%,风电新增装机超20GW,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赛道更催生钕铁硼磁材新增需求。这种“三驾马车”的拉动效应,使得稀土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而海外产能的“掉队”更凸显中国的主导地位——美国MP Materials项目精炼分离成本比中国高40%,实际规模仅1000吨,远低于1万吨目标;澳大利亚Lynas虽具竞争力,但仍面临环保合规压力,重稀土供应仍依赖中国。
在价格反弹的浪潮中,稀土企业正经历从“资源依赖”到“技术驱动”的转型。北方稀土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31亿元,同比增长1968.89%,其核心在于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氧化镝、氧化铽等重稀土产品因出口管制实现稀缺性溢价。中国稀土则通过晶界渗透技术降低高性能钕铁硼中镝、铽用量,提升磁体耐温性至200℃以上,满足新能源汽车电机与机器人伺服系统的极端工况需求。华宏科技更凭借稀土资源综合利用板块实现半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逾30倍,其钕铁硼废料提纯再利用率达95%,形成“开采-应用-再生”的资源内循环。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稀土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中国通过配额管理、出口管制、资源税改革等组合拳重塑价值发现机制,推动稀土从“工业味精”向“战略材料”蜕变;另一方面,海外项目如美国MP Materials、澳大利亚Lynas虽面临成本高、规模有限等挑战,但仍是“战略备份”的重要选项。而回收产业的崛起——中国已占据全球60%的稀土回收量,回收率达90-95%——更成为缓解原生矿压力的关键补充。
稀土的“黄金时代”远未结束。当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旋转,当人形机器人的关节舞动,当风电叶片在风中转动,稀土正以“隐形推手”的身份,推动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巨轮。对于投资者而言,此刻需要的不仅是耐心,更是对战略资源价值的深刻认知——当量价齐升的钟声敲响,提前布局者将共享这场资源重估的盛宴。而那些在技术升级、产业链整合中脱颖而出的企业,终将在稀土的“战略棋局”中写下自己的名字。
总结,尽管稀土龙头企业短期承压遇挫,但稀土作为战略资源的长期价值并未改变。随着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赛道加速落地,钕铁硼磁材需求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需重点关注企业技术壁垒、成本控制能力及产业链整合进度,而非盲目追逐短期波动。
这场稀土板块的"逆市风暴",既是市场情绪的集中释放,也是产业格局重构的序幕。当潮水退去,唯有掌握核心技术与成本优势的企业,方能在未来的资源博弈中脱颖而出。
9月16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金属镨报800000-810000元/吨,均价报805000元/吨,持平;金属钕报775000-785000元/吨,均价报780000元/吨,持平;金属镝报2005000-2040000元/吨,均价报2022500元/吨,单日上涨5,000元/吨;氧化镨报630000-635000元/吨,均价报632500元/吨,持平;氧化钕报635000-642000元/吨,均价报638500元/吨,持平;氧化镝报1615000-1635000元/吨,均价报1625000元/吨,持平;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