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中环新能源×蚂蚁集团:重构绿色资产版图,开启数字能源新纪元

中环新能源×蚂蚁集团:重构绿色资产版图,开启数字能源新纪元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9月19日,中环新能源(01735)与蚂蚁集团的战略合作公告,揭开中国新能源行业“数字资产化”的序幕。这家曾以房地产为主业的港股企业,如今凭借光伏电站、零碳园区等实体资产,正从“重资产运营”向“数字资产管理者”蜕变,其转型逻辑与蚂蚁链的技术赋能,或将成为绿色数字能源时代的标杆范式。

当“卖电”公司进化为“数字资产管理者”——中环新能源的范式跃迁启示录

9月19日,中环新能源(01735)与蚂蚁集团的战略合作公告,揭开中国新能源行业“数字资产化”的序幕。这家曾以房地产为主业的港股企业,如今凭借光伏电站、零碳园区等实体资产,正从“重资产运营”向“数字资产管理者”蜕变,其转型逻辑与蚂蚁链的技术赋能,或将成为绿色数字能源时代的标杆范式。

一、资产通证化:实体资产“链上重生”的破局之道

中环新能源的转型核心在于“RWA(实物资产通证化)”。以淮南高新区零碳示范园区为例,这个总投资60亿元、集成光伏、储能、氢能、充电站的“零碳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蚂蚁链技术被转化为链上数字资产。每个通证代表部分收益权,全球ESG资金可直接投资,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提升资产流动性。类似朗新集团与蚂蚁数科合作的国内首单新能源RWA(1亿元充电桩资产),中环的实体资产正通过区块链实现“可分割、可交易、可融资”的数字化重构。这种模式不仅盘活存量资产,更打通“绿色实体-数字资产-全球资本”的闭环,吸引海外资金参与中国新能源基建。

二、AI智能体:运营效率的“数字引擎”

蚂蚁能源AI的赋能,让中环从“人工经验驱动”转向“AI决策体系”。在桐城20GW高效电池项目、凤台12GW n-TOPCon电池基地中,AI正重构生产全流程:通过智能选址算法优化光伏电站布局,利用数字孪生模型预测设备寿命,依托虚拟电厂调度实现“削峰填谷”。以国家电网AI调度系统为参照,中环的智能运维体系可提升发电效率、降低非计划停机风险,其淮南零碳园区更通过物联网+AI实现“光储充一体化”协同,生产“零碳产品”的同时降低15%以上运营成本。

三、碳资产金融化:第二收入曲线的“绿色密码”

在碳资产领域,双方构建的“AI核算-智能交易-金融化”闭环,正将绿证、碳减排量转化为可融资的数字资产。中环新能源2023年新能源及EPC分部收益达21.2亿港元,占营收52.6%,而碳资产服务的加入将开辟除电费外的“第二曲线”。例如,通过蚂蚁链技术,零碳园区的碳减排量可被精确核算并上链,企业不仅能获得碳交易收益,更可通过资产证券化吸引绿色债券投资,形成“运营-减排-融资”的良性循环。

四、财务底色:低负债与高成长的“双轮驱动”

中环新能源的转型底气源于其稳健的财务基础。2023年总资产增长134.8%至35亿港元,净资产增长599.5%至13.2亿港元,资产负债率远低于行业平均。尽管毛利率(2.12%)和净利率(0.9%)仍需提升,但其营收5年CAGR超50%、纳入港股通的资本认可,以及桐城/凤台项目的产能扩张,预示着规模效应的释放。更关键的是,通过RWA通证化,企业可突破传统融资渠道限制,以数字化激活存量资产价值,降低对债务融资的依赖。

结语:绿色数字能源时代的“中国方案”

中环新能源的转型,本质是新能源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升级。通过蚂蚁链的区块链技术、能源AI的智能运营,以及碳资产的金融化创新,中环正从“卖电”的传统企业蜕变为“管理数字资产”的科技平台。这种范式跃迁不仅重塑企业自身价值,更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数字化、资本化、全球化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当全球资本通过RWA涌入中国绿色基建,当AI智能体让零碳园区“自生长”,中环新能源的每一步,都将是绿色数字能源时代的里程碑。

在“双碳”战略与数字技术的双重驱动下,中环新能源的转型路径,或许正是绿色数字能源未来的缩影。

本文基于公开财报、项目案例及技术合作信息撰写,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中环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