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2025 年 10 月 15 日,长江综合金属镨均价报 765000 元 / 吨,较前一交易日骤降 25000 元;氧化镨均价同步跌至 588750 元 / 吨,单日跌幅达 20000 元,创下今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这场价格急跌是缅甸进口矿补充、下游新能源需求不及预期与贸易商集中抛货形成的共振效应,短期稀土轻稀土板块供需紧平衡被彻底打破。
供应端:缅甸矿恢复进口,贸易商抛货放大跌势
镨价下跌的直接推力来自供应端的双重宽松。作为国内轻稀土重要补充来源,缅甸稀土矿进口自三季度末逐步恢复常态化,10 月上旬仰光港稀土矿出口量环比增长 18%,其中镨矿占比提升至 22%。这些进口矿于 10 月中旬集中到港,国内镨矿原料库存较月初增加 15%,直接缓解了此前 "原料偏紧" 的市场预期。
贸易商的集中止盈抛货进一步放大了价格跌幅。9 月金属镨价格冲高至 81 万元 / 吨高位时,不少贸易商趁机囤积现货,而随着 "金九" 旺季需求落空,市场担忧情绪升温。10 月 14 日至 15 日,国内金属镨现货流通量较平日激增 60% 以上,部分贸易商为加速回笼资金,报价较前一日下调 4%-6%,直接带动市场价格中枢下移。北方稀土等龙头企业的长单报价虽未同步下调,但现货价与长单价差收窄至 1.2 万元 / 吨,贸易商挺价底气显著不足。
需求端:新能源旺季遇冷,终端采购意愿低迷
需求端的疲弱表现成为压垮镨价的关键因素。作为镨最核心的消费领域,钕铁硼永磁体行业 "银十" 旺季效应彻底落空,9 月国内钕铁硼企业订单量仅恢复至去年同期的 85%,进入 10 月后未见明显改善。华东某头部永磁企业透露,终端新能源汽车客户普遍缩减采购量,10 月上半月镨系原料采购量同比减少 20%,且全部采用 "小单补库" 模式,大单采购几乎停滞。
宏观经济数据进一步印证需求疲软。9 月中国制造业 PMI 虽较上月回升 0.4 个百分点至 49.8%,但仍连续两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其中新订单指数仅 49.7%,显示终端需求改善乏力。新能源汽车领域,尽管人形机器人被视为钕铁硼未来重要增长点,单台特斯拉 Optimus 需 3.5 千克高性能钕铁硼(用量是新能源车的 1.75 倍),但 2025 年量产规模尚未突破万台级,短期需求贡献有限。风电领域同样承压,三季度国内风电装机量同比增速放缓至 12%,对镨系永磁材料的需求增量未能形成有效对冲。
出口市场的收缩更添压力。10 月欧洲制造业 PMI 仍低于 50% 荣枯线,海外新能源车企为控制成本缩减订单,国内氧化镨出口报价较上月下调 3%,但成交依旧清淡,进一步压制市场信心。
市场情绪:资金避险撤离,龙头动态削弱预期
贸易商抛货与需求疲软的双重挤压下,市场情绪陷入低迷,资金避险情绪升温。截至 10 月 15 日午盘,稀土永磁概念板块整体跌幅 1.2%,北方稀土、金力永磁等龙头股股价同步走弱,大单资金净流出超 5 亿元。尽管国内镨系产品社会库存仍维持在 20 天左右的中等水平,但短期集中出货已打破供需平衡,贸易商库存周转天数从月初的 22 天延长至 28 天,部分企业为规避风险选择 "降价换量"。
龙头企业的技术动态也对市场预期产生影响。天和磁材、大地熊等企业近期均披露人形机器人用磁组件研发进展,虽短期未释放产能,但市场预期随着技术成熟,未来可能通过材料升级降低单位镨用量,进一步削弱短期看涨情绪。而行业标志性的镨钕合金长单谈判进展缓慢,下游企业普遍要求下调 10 月长单价,更让现货市场陷入观望。
后市展望:供需博弈加剧,短期或延续震荡
短期来看,镨价仍将处于供应宽松与需求复苏的博弈中,金属镨 75 万 - 76 万元 / 吨、氧化镨 58 万 - 59 万元 / 吨区间可能形成阶段性支撑,但反弹动力不足。供应端,10 月缅甸进口矿到港量预计继续增加,贸易商抛货压力尚未完全释放;需求端,需等待 10 月底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与风电装机计划改善,若终端需求仍无起色,镨价可能进一步下探。
中长期而言,镨市场的核心支撑逻辑并未完全消失。全球稀土资源供给集中度高,国内开采指标管控趋严,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与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放量的长期趋势明确,机构预测 2025-2030 年钕铁硼在机器人领域需求年复合增长率将达 11.56%。待贸易商去库存结束与下游补库启动形成共振,镨价有望重回高位运行,但短期需重点关注 10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与缅甸矿进口后续走势,这两大指标将决定四季度镨价方向。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