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组合拳初见成效:从“价格厮杀”到“价值竞争”
2025年,光伏行业迎来转折点。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明确要求遏制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并出台《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等政策
。效果立竿见影:
价格反弹:多晶硅价格从3.5万元/吨回升至4.5万—5万元/吨,组件价格涨至0.7元/瓦,产业链各环节价格较底部反弹20%-30%;
产能出清:头部企业主动减产30%,二线企业库存消耗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CR5(前五企业市占率)从60%升至75%。
专家观点: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政策将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2025年全行业亏损有望收窄至100亿元以内;
中信建投:若产能出清顺利,2026年光伏行业净利润或恢复至300亿元水平。
二、资金涌入:融资净买入161亿,龙头股成“香饽饽”
截至9月29日,光伏概念股(含设备、发电板块)融资净买入161.68亿元,22股获超1亿元加仓,呈现两大特征:
1、龙头集中化:
阳光电源(逆变器龙头):融资净买入76.05亿元,市值突破3300亿元,港股二次上市预期引资金热捧;
捷佳伟创(设备龙头):融资余额翻倍至22.8亿元,钙钛矿设备量产获机构押注;锦浪科技(户用逆变器):融资净买入8.92亿元,海外市场扩张加速。
2、技术赛道分化:
BC技术(隆基、爱旭):差异化竞争受资金青睐,隆基BC组件出货占比达20%;
钙钛矿(协鑫、隆基):捷佳伟创设备出货推动技术迭代预期升温。
三、需求复苏:抢装潮+海外回暖,装机量再创新高
国内抢装潮:
2025年1-8月光伏新增装机2.31亿千瓦,同比增9062万千瓦,分布式占比超60%;政策窗口期(4月30日固定电价截止)刺激抢装,组件排产量环比增30%。
海外市场回暖:
欧洲组件价格反弹10%,美国关税政策松动带动出口增长;隆基、晶科海外产能加速落地,规避贸易壁垒。
四、挑战与隐忧:产能出清未竟,技术迭代加速
产能过剩风险:
2025年全球多晶硅产能324万吨,需求仅160万—180万吨,过剩压力仍存;二线企业现金流紧张,不排除“以价换量”卷土重来。
技术替代危机:
钙钛矿技术若量产,或颠覆现有PERC/TOPCon格局;钠电池储能成本下降,挤压光伏+储能经济性。
五、未来展望:政策托底+技术突围,行业或迎“黄金三年”
政策红利延续:《价格法修正草案》拟提高低价倾销处罚标准,行业自律公约或成常态;光伏下乡、绿电交易等新政策有望出台,拓展应用场景。
技术驱动增长:
N型电池:TOPCon渗透率或从2025年的40%提升至2026年的60%;
智能运维:AI+无人机巡检降低电站成本,提升IRR(内部收益率)2-3个百分点。
投资逻辑:
短期:关注四季度抢装行情,优选组件、逆变器龙头;
长期:布局钙钛矿、储能集成等颠覆性技术标的。
结语:光伏的“下半场”:从“内卷”到“出海”
2025年的光伏行业,是政策、技术、资本三方博弈的一年。尽管产能出清仍需时间,但政策托底与全球能源转型大势已不可逆。对投资者而言,需警惕短期波动,但更应把握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的长期红利。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摩擦、技术路线变更、储能成本超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