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2025 年 10 月 15 日,长江综合钨粉均价报 612500 元 / 吨,较前一交易日骤降 7500 元。这场价格回调是贸易商集中止盈抛货、下游 “银十” 旺季遇冷与进口原料补充形成的共振效应,短期市场供需紧平衡被打破,价格承压特征凸显。
供应端:贸易商集中出货,进口原料补充放大压力
钨粉价格下跌的直接导火索来自贸易商的集中止盈抛售。9 月上旬钨粉价格冲高至 646250元 / 吨高位时,不少贸易商趁机囤积现货,而随着 “金九” 旺季需求不及预期,市场担忧情绪升温,10 月中旬开始出现密集抛货行为。据市场监测,10 月 14 日至 15 日两天,国内钨粉现货流通量较平日激增 50% 以上,部分贸易商为加速回笼资金,报价较前一日下调 3%-5%,直接带动市场价格中枢下移。
进口原料的补充到位进一步加剧供应压力。佳鑫国际资源哈萨克斯坦巴库塔钨矿一期已于 4 月达产,10 月进入稳定供货期,预计当月钨精矿进口量环比增加 12%。作为钨粉生产的核心原料,钨精矿供应的增量缓解了此前 “开采指标紧张” 带来的短缺预期 —— 尽管 2025 年第一批钨矿开采指标已消耗 74.1%,但第二批指标落地预期与进口补充形成叠加,市场对原料端的担忧有所减弱。
需求端:“银十” 旺季落空,下游采购意愿低迷
需求端的疲弱表现成为压垮钨价的关键因素。作为钨粉最主要的消费领域,硬质合金行业 “金九银十” 旺季效应彻底落空,9 月国内硬质合金企业订单量仅恢复至 7 月的 8 成,进入 10 月后未见明显改善。华南某头部硬质合金企业透露,终端机械加工、汽车制造客户普遍采取 “小单补库” 策略,大单采购意愿几乎为零,10 月上半月钨粉采购量同比减少 15%。
宏观经济数据进一步印证需求疲软。9 月中国制造业 PMI 录得 49.8%,连续两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放缓至 2.1%,直接削弱对硬质合金的终端需求。出口市场同样承压,2025 年 1-4 月国内钨粉出口量同比减少 7.32%,而 10 月欧洲制造业 PMI 仍低于 50% 荣枯线,海外订单的收缩进一步压制需求预期。新能源、军工等高端领域的需求增长未能形成有效对冲,光伏用硬质部件采购虽有增量,但不足以弥补传统行业的需求缺口。
市场情绪:资金观望加剧,龙头动态影响预期
贸易商抛货与需求疲软的双重挤压下,市场情绪陷入低迷,资金避险情绪升温。当前国内钨粉社会库存虽仍维持在 15 天左右的偏低水平,但短期集中出货已打破供需紧平衡,贸易商库存周转天数从月初的 18 天延长至 24 天,部分企业为规避风险选择 “降价换量”。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钨产业链信心不足,截至 10 月 15 日午盘,钨概念板块整体跌幅 0.6%,厦门钨业、中钨高新等龙头股股价同步走弱,资金流出迹象明显。
龙头企业的技术动态也对市场预期产生影响。章源钨业 10 月 3 日新获 “从钨丝碱洗液中回收钨酸钠” 发明专利授权,虽短期未直接释放产能,但市场预期该技术若规模化应用将提升资源利用率,长期可能缓解供应压力,进一步削弱短期看涨情绪。而行业标志性的长单价格调整更具风向标意义 ——9 月下旬钨制品长单价普遍下调,10 月中旬虽未更新,但现货价格与长单价格的价差收窄,贸易商挺价底气不足。
后市展望:供需博弈加剧,短期或震荡调整
短期来看,钨粉价格仍将处于贸易商去库存与需求复苏的博弈中,60 万 - 61 万元 / 吨区间可能形成阶段性支撑,但反弹动力不足。供应端,10 月进口钨精矿到港量预计继续增加,贸易商抛货压力尚未完全释放;需求端,需等待 10 月底机械加工订单回暖与不锈钢排产计划改善,若终端需求仍无起色,钨价可能进一步下探。
中长期而言,钨市场的核心支撑逻辑并未完全消失。全球钨资源枯竭加剧,越南、葡萄牙等传统矿山品位下降,而新能源、军工等高端领域需求仍在增长,欧盟将钨列为 “极度重要” 战略资源也凸显其战略价值。机构分析指出,待贸易商抛货结束与下游补库启动形成共振,钨价有望重回高位运行,但短期需重点关注第二批钨矿开采指标落地时间与 10 月下旬硬质合金排产数据,这两大指标将决定四季度钨价走势方向。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