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9 月 29 日,长江综合金属镨均价报 798750 元 / 吨,较前一交易日下跌 5000 元;而作为上游原料的氧化镨均价持稳于 626250 元 / 吨,未随成品价格同步回调。这场价格分化背后,是贸易商获利了结、下游需求疲软与成本端支撑形成的短期博弈。
金属镨市场交投数据显示,9 月 28 日至 29 日现货流通量骤增 30%,华东地区贸易商集中释放前期库存,部分商家为规避 “十一” 假期风险,报价较市场价下浮 1% 仍愿出货,直接触发价格回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氧化镨市场报价始终稳定,北方稀土等龙头分离企业因稀土精矿成本居高不下,普遍采取 “封单惜售” 策略 —— 三季度稀土精矿价格已上调至 19109 元 / 吨,较去年同期涨幅达 14%,原料端成本压力限制了氧化镨的降价空间。
贸易商集中抛货,短期情绪主导回调
此次金属镨下跌的直接推手是短期获利回吐压力。回顾 8 月市场,氧化镨钕价格单月涨幅达 15%,金属镨钕跟涨 18%,不少贸易商趁机囤积库存待涨,截至 9 月中旬,国内金属镨社会库存较 7 月增长 12%。随着 “十一” 假期临近,市场交投趋于清淡,叠加 9 月稀土永磁出口增速放缓,贸易商对节后行情信心不足,开始集中兑现利润。
前期囤货的贸易商担心旺季需求不及预期,现在出货意愿很强。当前金属镨库存消费比已升至 22 天,较上月增加 5 天,库存压力下的抛售行为成为价格下跌的直接导火索。
下游旺季遇冷,刚需补货难撑价格
下游磁材企业的需求疲软是价格承压的根本原因。尽管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高端领域需求同比增长 17%,但传统消费电子领域复苏缓慢,华南某头部磁材企业透露 “9 月订单量仅恢复至去年同期的 85%,终端客户多以小单补库为主,大单采购意愿低迷”。更关键的是,磁材企业通过技术迭代进一步压缩镨用量,晶界渗透技术的普及使高端钕铁硼中镨的添加比例下降 15%,需求端对高价金属镨的接受度持续走低。
宏观数据同样印证需求乏力。9 月制造业 PMI 中,消费电子相关行业 PMI 仍处于收缩区间,小型加工企业开工率不足 60%,而这类企业恰是金属镨的主要消费群体。需求端的 “旺季不旺”,让贸易商的库存难以消化,最终传导为价格回调压力。
成本托底:原料价稳企,氧化镨暂获支撑
氧化镨价格的持稳则得益于成本端的强力支撑。上游稀土精矿市场,北方稀土与包钢股份三季度的交易价格较二季度上调 1.5%,连续六个季度保持上涨态势,原料成本占氧化镨生产成本的比重已达 75%。同时,国内环保核查升级导致南方分离厂实际产能释放受限,即便缅甸矿源断供带来的中重稀土缺口未直接影响镨市,但供应链紧张的整体氛围仍支撑厂商挺价信心。
从行业龙头动向看,厦门钨业等企业已明确表示 “四季度氧化镨报价将与精矿价格挂钩”,原料成本的刚性传导让氧化镨难以跟随金属镨下跌,进一步加剧了产业链的价格分化。
后市展望:短期震荡难改,关注需求与库存拐点
对于后续行情,市场普遍认为短期仍将维持分化格局。金属镨方面,若 “十一” 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需求未能超预期复苏,价格可能下探 78 万元 / 吨支撑位;但氧化镨受成本端支撑,下跌空间有限,预计将在 62 万 - 63 万元 / 吨区间震荡。
中长期来看,稀土永磁出口的复苏节奏与技术替代进度是关键变量。海关数据显示,8 月稀土永磁体出口量已接近历史峰值,若海外需求持续回升,有望消化国内库存;但铈铁硼等替代材料的渗透仍可能压制镨价上涨空间。市场正密切跟踪 10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与稀土精矿价格调整动态,以判断行情转向时机。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