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9 月 29 日,长江综合钨粉均价报 617500 元 / 吨,较前一交易日下跌 5000 元,连续2个交易日下跌。这场回调看似突然,实则是贸易商止盈抛售与下游需求疲软形成的共振结果,叠加成本传导阻滞的行业矛盾持续发酵,短期价格平衡被打破。
据市场消息,9 月上半月钨价冲高至 64 万元 / 吨以上时,不少贸易商趁机囤积的现货库存开始密集释放,仅 28 日至 29 日两天,市场现货流通量就增加约 800 吨,较平日增幅超 40%。“前期囤货的贸易商担心旺季需求不及预期,开始集中兑现利润,这是直接触发价格下跌的导火索。” 分析师指出,当前市场库存虽仍维持在 15 天左右的偏低水平,但短期集中出货已足以打破供需紧平衡。
“金九” 旺季彻底落空,下游需求疲态尽显
钨粉的核心消费端 —— 硬质合金行业的疲软表现,是价格承压的关键。作为机械加工、3C 产品的核心材料,硬质合金企业 9 月订单量仅恢复至 7 月的 8 成左右,华南某头部企业透露 “终端客户多以小单补库为主,大单采购意愿几乎为零”。尽管光伏钨丝领域年内渗透率已从 20% 跃升至 60%,但短期实际用量仅占钨粉需求的 12%,难以抵消传统领域的需求下滑。
宏观经济数据进一步印证需求乏力。9 月制造业 PMI 虽维持在 50.4% 的扩张区间,但中型企业 PMI 降至 48.2%、小型企业 PMI 跌至 46.1%,而钨粉下游的中小机械加工企业恰是需求主力。中小企业经营承压直接压制了硬质合金采购,旺季预期落空让市场对高价钨粉的接受度持续下降。
成本传导断裂,冶炼企业被动让利
上游原料与下游产品的价格 “剪刀差”,已让中游冶炼企业陷入两难。今年以来钨精矿价格累计涨幅达 102%,但硬质合金终端产品因市场竞争激烈,涨价幅度仅 30% 左右,导致仲钨酸铵生产企业普遍陷入亏损状态。即便株洲钻石、华锐精密等龙头硬质合金企业本月上调产品价格,仍难以覆盖原料成本涨幅,倒逼其缩减采购量。
行业龙头的经营数据也折射出成本压力。章源钨业上半年钨粉销量同比增长 43.68%,但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 5.2 个百分点,显示 “量增价减” 的盈利压力。为维持产线运转,部分冶炼企业开始主动让利出货,9 月 29 日仲钨酸铵实际成交价较报价下调 1.2%,直接带动钨粉价格跟跌。
后市展望:短期调整难改长期紧平衡
对于后续行情,市场普遍认为此次回调属于 “牛市中的短期休整”。供应端的长期约束仍未松动:2025 年首批钨矿开采配额仅 5.8 万吨,同比减少 6.45%,江西、湖南等主产区中小矿山开工率不足 35%,原生矿供应缺口扩至 12%。且国内钨矿平均品位已从 0.42% 降至 0.28%,开采成本持续攀升,供给弹性极低。
需求端的新兴增长点也在酝酿。光伏钨丝领域明年需求有望突破 1.2 万吨,较今年增长 50%,军工、高端制造的刚性需求亦稳步提升。短期需关注 10 月制造业 PMI 与光伏订单数据,若需求边际改善,钨粉价格有望重回 63 万元 / 吨以上;若库存持续累积,可能下探 60 万元 / 吨支撑位。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