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钴供应链迎来重大政策调整。刚果(金)战略矿产监管机构于 9 月 21 日宣布,将延长现行钴出口禁令至 10 月 15 日,自 10 月 16 日起正式解除禁令并实施年度出口配额制度。这一决策标志着该国对钴资源的管控从 "全面暂停" 转向 "精准调控",将深刻影响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格局。
配额细则:分阶段管控出口规模
根据公告,2025 年剩余时间(10 月 16 日至 12 月 31 日)该国钴出口上限设定为 18,125 吨,2026 年及 2027 年的年度出口配额则统一确定为 96,600 吨。政策同时包含两项关键管控措施:一是未来所有钴出口量中的 10% 将预留用于国家战略项目;二是监管机构获得回购权,可收购企业超出季度授权配额的钴库存。
作为全球钴资源核心供应国,刚果(金)的政策调整具有风向标意义。2024 年其钴产量达 22 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 75.9%,且贡献了全球 86.5% 的产量增量,储量更是占据全球 54.5% 份额。此前数据显示该国去年占全球钴产量约 70%,其供应节奏直接决定国际钴价走势。
政策转向:价格保卫与安全治理双重驱动
此次政策调整源于多重现实考量。今年 2 月,受钴价跌至九年低点影响,刚果(金)首次实施出口禁令,6 月又以 "市场库存高企" 为由延长禁令至 9 月 22 日。禁令实施已初见成效:国内钴价从年初 16.9 万元 / 吨攀升至 27.25 万元 / 吨,涨幅超 61%,伦敦金属交易所钴价曾突破 15 美元 / 磅,每月为该国挽回约 1.2 亿美元外汇损失。
东部地区的安全局势成为政策加码的重要推手。刚果(金)政府指出,非法钴矿开采为 M23 反叛武装提供了关键资金支持 —— 联合国报告显示,该武装通过控制鲁巴亚矿区每月获利超 80 万美元,矿石经邻国走私出境形成 "污染供应链"。监管机构强调,配额制将强化矿产溯源管理,遏制非法开采资助武装冲突的恶性循环。
市场震荡:供应链承压与价格预期升温
政策落地引发全球产业链连锁反应。目前国内钴中间品生产商多数暂停报价,部分企业因原料短缺已停产,行业库存仅能维持至年底。洛阳钼业、寒锐钴业等企业已启动应对机制,分别采取 "资源有序释放" 和 "控制接单节奏" 策略。
机构预测钴价将进入新一波上行周期。华泰证券研报指出,刚果(金)配额总量较 2024 年产量显著缩减,叠加印尼新增产能短期难以补位,2026-2027 年钴价中枢有望突破 35 万元 / 吨。国际钴业协会则警示,全球钴市场正从 2024 年的过剩缓和转向 2030 年代初的结构性短缺,刚果(金)的调控政策将加剧这一趋势。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