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上旬,全国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呈现分化态势。在监测的50种产品中,23种价格上涨,有色金属板块涨跌互现:电解铜、铝锭、铅锭价格环比上涨,锌锭则出现小幅回调。这一价格波动折射出全球经济复苏与产业升级背景下,有色金属供需格局的微妙变化。
一、价格表现:铜铝铅领涨,锌锭逆势微跌
具体数据如下:
电解铜:价格环比上涨1.5%至80208.6元/吨,创年内新高,较2024年底累计涨幅达8.2%;
铝锭:价格环比上涨0.3%至20732.9元/吨,延续二季度以来的震荡上行趋势;
铅锭:价格环比上涨0.4%至16957.1元/吨,受益于储能电池需求增长;
锌锭:价格环比下跌0.1%至22257.1元/吨,成为有色金属中唯一下跌品种。
二、核心驱动因素:新能源需求爆发与供给端约束并存
1. 电解铜:新能源与电网投资拉动需求
下游应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30%,动力电池及充电设施对铜材需求激增;
供给瓶颈:智利、秘鲁等主产国铜矿产量恢复缓慢,叠加海运成本上升,推动铜价上行;
技术替代: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推广减少铜材消耗,但短期内无法抵消需求增量。
2. 铝锭:轻量化与碳中和政策共振
汽车轻量化:新能源汽车单车用铝量较燃油车高40%,比亚迪、特斯拉等车企扩产带动铝材需求;
光伏边框需求:2025年1-6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达75GW,铝边框消耗量同比增长25%;
产能限制:内蒙古、云南等地电解铝产能受能耗双控政策约束,供应弹性受限。
3. 铅锭:储能电池与电动自行车换新周期叠加
储能领域:全球新型储能装机量同比增210%,铅酸电池凭借成本优势占据部分市场份额;
消费复苏: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推动铅酸电池更换需求,7月上旬订单量环比增15%;
再生铅冲击:再生铅产量占比提升至45%,但原料供应紧张支撑原生铅价格。
4. 锌锭:基建需求疲软与供应恢复压制价格
基建投资放缓: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降12%,镀锌钢管、锌合金等需求减弱;
海外矿复产:澳大利亚Dugald River锌矿产能利用率恢复至90%,全球锌精矿供应量环比增3%;
库存压力:上海期货交易所锌锭库存升至12万吨,较6月低点增长20%,抑制价格上涨动力。
三、行业信号:龙头企业布局深化,技术革新加速
1. 铜业巨头:资源整合与深加工并举
江西铜业:宣布收购非洲某铜矿30%股权,锁定2026年15万吨铜精矿供应;
海亮股份:铜箔产能扩张至10万吨/年,4.5μm极薄铜箔实现量产,应用于宁德时代麒麟电池。
2. 铝业龙头:绿色转型与高端化突破
中国铝业:广西氧化铝项目通过碳中和认证,单位能耗下降18%;
南山铝业:航空级铝材通过空客A320认证,高端产品毛利率提升至35%。
3. 铅锌企业:循环经济与新技术应用
豫光金铅:再生铅产能扩至50万吨/年,原料自给率提升至60%;
驰宏锌锗:研发“锌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综合回收率提升至98%,成本下降12%。
四、后市展望:短期震荡与长期分化并存
短期预测:
电解铜:若新能源汽车7月销量维持高增,价格或挑战82000元/吨;
铝锭:受益于“金九银十”消费旺季预期,价格有望突破21000元/吨;
锌锭:基建需求疲软叠加海外矿复产,价格或维持22000-22500元/吨区间震荡。
长期趋势:
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需求将持续拉动铜铝价格中枢上移;
锌锭等传统金属需关注基建投资回暖及海外供应变化;
再生金属占比提升与绿色冶炼技术突破将成为行业降本增效关键。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