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长江综合镓均价报1700元/千克,较前一日暴跌20元。若对比年初2040元/千克高位,累计跌幅已超16.6%,正式跌破1700-1750元关键成本支撑区间。这一异动背后,是供应过剩、需求萎缩与国际技术替代的三重绞杀,镓产业链危机全面升级。
一、价格异动与市场背景:供需失衡的持续深化
阶梯式下跌趋势确立
7月镓价呈现“阴跌”特征(月初均价1730元/千克),至7月14日击穿1700元心理防线。此轮下跌与2024年出口管制后的暴涨形成鲜明对比,反映政策红利消退后市场回归供需基本面。
产业链冷清与博弈僵局
据行业监测,7月镓市场“上下游僵持加剧”:上游冶炼厂因库存高企被迫降价抛货,而下游磁材、半导体企业“按需采购”,成交量萎缩至年内冰点。贸易商单日抛货量激增3倍,恐慌情绪蔓延。
二、供应端“堰塞湖崩塌”:三股洪流冲击市场
隐性库存集中释放
云南、山西等地冶炼厂7月突击出货超150吨镓锭,港口库存周转周期从10天拉长至25天。主因头部企业累库严重(如中铝集团某基地库存占月产量30%),现金流压力下被迫招标抛售。
再生镓成本优势碾压原生供应链
日本DOWA公司实现6N级再生镓规模化生产,纯度达半导体级标准,成本仅为原生镓的60%,且回收率超95%。2025年再生镓全球占比突破20%,直接削弱中国原生镓定价权,每吨专利费高达8000元。
北美产能释放加剧过剩
力拓与Indium合作的40吨原生镓项目进入产能爬坡,叠加加拿大魁北克省电价补贴(生产成本降至950元/千克以下),较中国赤泥提镓工艺低30%,倒逼中国企业降价保份额。
三、需求侧“三重塌方”:技术替代与政策约束
半导体需求结构性疲软
尽管5G、AI芯片扩产支撑高纯镓(6N级以上)需求,但中低端半导体领域受硅基氮化镓(GaN-on-Si)技术替代冲击,单位芯片镓用量减少40%,导致工业级镓订单量萎缩25%。
光伏需求“断崖式萎缩”
钙钛矿电池加速替代传统砷化镓组件,头部企业First Solar削减30%镓化镉产能,直接导致光伏用镓需求环比下降15%。而中国光伏企业受硅基电池成本优势挤压,扩产计划普遍搁置。
磁材出口“政策红利未兑现”
尽管6月磁材企业获出口许可证,但订单传导滞后,采购端仍持观望态度。加之永磁材料中镓添加比例下调(占高性能钕铁硼用量仅0.1%),需求增量杯水车薪。
四、产业链多米诺效应:从冶炼厂到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
冶炼企业逼近生死线
当前赤泥提镓现金成本约1650-1700元/吨,价格跌破1700元后,30%中小厂已陷入亏损。龙头企业如中铝集团虽通过纯度升级(7N级)维持毛利,但环保成本攀升至1200元/吨,净利润同比缩水12%。
资本加速撤离锗镓板块
7月14日A股锗镓概念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8亿元,龙头股云南锗业单日下跌1.32%,板块市盈率跌至27.16,反映市场对产业链的悲观预期。
政策真空期放大恐慌
中国尚未启动战略收储或提高出口退税(当前半导体级镓退税率为9%),而美国《关键矿物安全法》对镓的收储计划仍处规划阶段,政策托底缺位加剧抛售。
五、未来推演:底部在哪里?破局关键点
价格底部测算:1550元或成终极防线
短期:1600元/吨为赤泥提镓现金成本线,若跌破将触发30%高成本产能关停;
中长期:若再生镓产能释放叠加北美低价镓冲击,全球过剩量或达50吨,价格可能下探1550元历史低位。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