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历史新高后的“高原反应”,是回调还是蓄力?
2025年黄金堪称“牛市教科书”——年内暴涨64%,上周五甚至摸高4379.38美元/盎司,虽尾盘跳水收跌1.8%至4247.17美元,但周涨幅仍达5.69%,,实现惊人的九连阳!这种"新高后回调"的戏码,让不少追高的投资者心跳加速——到底是牛市中场休息,还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周二,亚洲早盘黄金偏强震荡,北京时间09:00报收涨0.30%至4368.559美元/盎司,逢低买盘像“隐形推手”,让“回调只是昙花一现”的论调甚嚣尘上。IG首席分析师Chris Beauchamp直言:“仍有大量资金排队搭黄金列车,所谓‘真正回调’可能只是幻想。”但在午后,现货黄金亚市盘面跳水,现货黄金在持续跳水100美元至4258.355美元/盎司后小幅反弹近15美元/盎司。纽约期金失守4260美元/盎司,日内跌2.30%。
美元连续三日走强确实给黄金“泼冷水”,但美国政府停摆第三周、参议院第11次否决重启提案的财政僵局,叠加美联储鸽派官员吹风“年内再降息两次”,又像“隐形盾牌”托住金价。地缘风险方面,乌克兰局势未缓和,全球贸易谈判悬而未决,投资者仍把黄金当“避险保险箱”。技术面上,4380美元成“铜墙铁壁”,日线RSI超买信号闪烁,若跌破4300美元关口,可能触发中级调整至4240-4200美元;若突破4380,则剑指4400美元心理关。
白银:避险光环褪色,获利回吐压力骤增
与黄金“高歌猛进”不同,白银近期上演“跳水比赛”——纽约期银单日暴跌5.25%至49.62美元,自54.50美元历史高位回落。美国总统特朗普放风“本月可能达成出口管控共识”,贸易紧张缓和让白银的避险属性“失色”。技术面看,20日指数移动均线(EMA)49.34美元成关键支撑,RSI在60上方震荡,多头动能未完全消退,但若跌破49.34,可能进一步下探;若突破54.50,则打开新上涨空间。
金银分化背后:驱动逻辑的“同与不同”
黄金的“抗跌”本质是“非收益型资产”的避险属性与货币属性共振——美元走弱、通胀预期、地缘风险像三驾马车拉动。而白银更依赖工业属性,贸易缓和削弱避险需求,光伏、电子等行业需求若未同步爆发,获利回吐压力自然更大。
后市展望:黄金“震荡上行”主旋律,白银需“等风来”
短期黄金或维持“高位震荡”,需紧盯美国政府停摆进展、美联储政策动向及CPI数据——若通胀超预期回落,可能加速降息预期,推高金价;若数据“打脸”,则需警惕回调风险。白银则需关注全球制造业复苏进度与光伏装机增速,若工业需求回暖,可能迎来“第二春”。
当黄金在“新高-回调”间反复横跳,白银在“避险-工业”属性间摇摆,市场分歧已然显现:黄金是“长期硬通货”还是“短期泡沫”?白银是“被低估的潜力股”还是“涨势已尽”?答案或许藏在“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在通胀、地缘、货币宽松的三重奏中,金银的“价值锚”从未真正动摇。毕竟,在变局时代,能同时扛住“避险+通胀”双重考验的资产,才是真正的“黄金搭档”。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对市场进行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