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固态电池商业化提速:技术突破与量产挑战并存,中日韩竞逐赛道

固态电池商业化提速:技术突破与量产挑战并存,中日韩竞逐赛道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近日,固态电池技术进展引发行业高度关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攻克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等关键技术难题,叠加车企明确上车时间表,这一曾被视作“纸面王者”的技术正加速向商业化迈进。

近日,固态电池技术进展引发行业高度关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攻克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等关键技术难题,叠加车企明确上车时间表,这一曾被视作“纸面王者”的技术正加速向商业化迈进。 

技术突破与车企押注并行:固态电池因能量密度高(实验室超600Wh/kg)、安全性强等优势,被视为锂电池终极形态。2025年9月,奔驰搭载固态电池的测试车完成1200公里跨气候实测;长安、比亚迪等车企明确2026-2027年推进装车验证及量产计划,释放落地信号。 

量产仍需跨越三重门槛:当前主流为含5%-10%电解液的半固态电池(属过渡技术),全固态量产挑战显著:其一,关键材料硫化锂成本高企(300万-400万元/吨),降本速度决定竞争力;其二,生产工艺复杂(需惰性气体环境、界面接触良率不足50%),规模化难度大;其三,应用场景受限,目前主要用于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对成本敏感度低的领域,新能源汽车仍处“试验田”阶段。 

全球竞逐白热化:日韩企业(丰田、三星等)加速布局,日本固态电池专利占比36%居首;中国凭借硫化锂路线技术优势掌握主动权,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企业冲刺量产。中金公司预计,固态电池或先在eVTOL、消费领域规模化,2030年动力领域渗透率达3%。 

固态电池若突破成本与工艺瓶颈,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终章”较量。中国在技术、产业链上的领先,或重塑全球锂电池竞争格局。

【仅供参考,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企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