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纳微半导体联手兆易创新 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关键材料成热点

纳微半导体联手兆易创新 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关键材料成热点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全球能源转型与半导体技术迎来历史性碰撞。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核心材料,正成为撬动新能源产业效率革命的关键支点。值得关注的是,近日,纳微半导体与兆易创新在合肥共建的“数字能源联合实验室”正式落地,标志着氮化镓(GaN)、碳化硅(SiC)等第三代半导体技术与数字控制能力深度融合,为新能源产业注入全新动能。这一合作不仅关乎技术突破,更是一场关乎未来能源话语权的战略卡位。

全球能源转型与半导体技术迎来历史性碰撞。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核心材料,正成为撬动新能源产业效率革命的关键支点。值得关注的是,近日,纳微半导体与兆易创新在合肥共建的“数字能源联合实验室”正式落地,标志着氮化镓(GaN)、碳化硅(SiC)等第三代半导体技术与数字控制能力深度融合,为新能源产业注入全新动能。这一合作不仅关乎技术突破,更是一场关乎未来能源话语权的战略卡位。

效率革命: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的三大颠覆性优势
​能源转换效率跃迁​
SiC器件使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效率突破97.8%,续航里程提升8%;GaN芯片将数据中心电源效率推升至96%以上,能耗降低30%。两者协同打造的4.5kW服务器电源和500W微型逆变器,转换效率达98.7%,较行业平均水平领先2.3个百分点。
​功率密度极限突破​
基于GaN的快充模块体积缩小50%,800V高压充电桩尺寸减少40%;SiC MOSFET在光伏逆变器中实现功率密度提升3倍,直接降低系统综合成本。
​高温高频性能重构​
SiC器件在200℃高温下工作寿命超10万小时,GaN芯片开关频率达MHz级别,为5G基站、航空航天等极端场景提供解决方案。

中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正快速成熟
材料端​:天岳先进、天科合达等企业实现6英寸SiC衬底量产,8英寸衬底良率持续提升,国产化率超30%;硅基GaN外延技术突破,成本优势显著。
​器件端​:纳微半导体GaN芯片全球出货量超6000万颗,英诺赛科8英寸GaN产线全线贯通;SiC MOSFET国产器件已应用于比亚迪、蔚来等主流车企。
​应用端​:国产SiC模块在光伏逆变器市场占比达40%,GaN快充渗透率超50%,并向工业电源、数据中心加速拓展。

氮化镓(GaN)领域核心企业
​英诺赛科​:全球GaN功率器件龙头,IDM模式,8英寸晶圆量产,产品覆盖15V-1200V,合作英伟达、小米等头部客户。
​纳微半导体​:美国GaN技术先驱,快充与数据中心应用领先,通过中国子公司深化本土布局。
碳化硅(SiC)领域核心企业
天岳先进​:全球SiC衬底龙头,导电型衬底市占率全球前列,率先实现8英寸量产,产品获英飞凌、博世等国际客户认证。
​三安光电​:国内SiC全产业链IDM企业,湖南基地规划年产36万片6英寸晶圆,8英寸产能逐步释放,产品导入多家头部企业。

结语​
第三代半导体已超越传统技术升级范畴,成为全球能源革命与数字经济的底层基石。从新能源汽车的续航焦虑,到数据中心的能耗危机,再到光伏储能的成本博弈,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正通过每一点效率提升悄然重塑产业格局。中国能否在这场“能效博弈”中实现换道超车,或许就藏在今日的实验室突破与产业链协同之中。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氮化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