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10 月 14 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 73250 元 / 吨,工业级碳酸锂均价报 71350 元 / 吨,均较前一交易日下跌 200 元;而期货市场则走出冲高回落曲线,主力合约最终收涨 0.5%,报 72680 元 / 吨。这种分化背后,是供应扰动弱化、需求旺季支撑与宏观情绪博弈共同织就的复杂格局,精准折射出当前锂市 “紧平衡未破、预期分歧加剧” 的核心特征。
供应端:扰动消退与增量释放压制现货情绪
国内供应端的确定性增量,成为现货价格回调的直接诱因。近期市场关注的供应扰动因素正逐步消解:藏格矿业盐湖锂相关采矿证已正式获批,复产进入倒计时;宜春地区虽有枧下窝锂矿审批尚未落地,但国轩高科等企业的锂矿储量报告已通过审批,叠加其他资源补充,市场对供应中断的担忧显著降温。更关键的是,国内产能释放节奏持续超预期,9 月国内碳酸锂产量达 87260 吨,同比激增 51.7%,10 月周度产量进一步攀升至 20635 吨的历史新高,盐湖提锂与锂辉石新产线的投产贡献了主要增量。
尽管进口端出现阶段性收缩 —— 智利 9 月出口中国碳酸锂 1.11 万吨,环比减少 14.5%,但在国内产量同比过半的增长面前,进口减量的影响被大幅稀释。供应端 “国内放量 + 扰动消退” 的组合,直接压制了现货市场的涨价预期,贸易商为促进成交主动小幅让利,推动现货价格温和下行。
需求端:旺季支撑与结构分化形成平衡
下游需求的旺季特征,则为锂价提供了关键托底,避免了现货价格的深度回调。9 月国内锂电产量达 178.56GWh,同比增长 42%,环比增长 11%,创年内单月新高。其中储能领域表现尤为亮眼,头部电池厂储能产线排产爆满,成为碳酸锂需求增长的核心引擎;动力电池领域虽出现分化,比亚迪 9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降 5.52%,但赛力斯等车企 19.44% 的同比增幅,以及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仍维持了整体需求的刚性。
库存数据进一步印证需求韧性:国内碳酸锂周度总库存较此前减少 2024 吨,降幅 1.48%,其中中游贸易商与下游材料厂库存均出现明显去化。这种 “需求旺季 + 库存去化” 的格局,与供应增量形成精准平衡,使得现货价格仅呈现小幅调整而非趋势性下跌。
宏观与市场情绪:降息预期与短期谨慎的博弈
宏观面的多空信号交织,则直接导致了期现市场的走势分化。10 月 14 日美联储官员保尔森释放明确宽松信号,表态支持年内再降息两次,长期来看将降低大宗商品融资成本,提振市场对锂等工业金属的需求预期,这成为期货市场冲高的核心动力。但短期宏观情绪仍偏谨慎,当日炭黑、丁苯橡胶等工业原材料价格集体走弱,反映出市场对工业需求复苏节奏的担忧,这种谨慎情绪传导至现货市场,抑制了买方的主动补库意愿。
期货市场的资金博弈更放大了这种分化:主力合约虽最终收涨,但日内冲高回落的走势显示,在 13 万吨以上的高库存背景下,资金对上行空间仍存顾虑,部分短线资金在冲高后选择获利了结,形成 “预期驱动上涨、现实压制高度” 的震荡格局。
后市:紧平衡未破,区间波动成主基调
短期来看,碳酸锂市场仍将处于 “供应增量释放 + 需求旺季托底” 的紧平衡状态。供应端需重点关注藏格盐湖复产进度及 10 月国内产量最终数据,需求端则要跟踪新能源汽车月末冲量效果与储能订单落地情况。期货市场或延续对宽松政策与需求旺季的预期炒作,而现货价格则受即期供需制约难有大的突破,期现背离现象可能持续。
长期而言,随着德国 4300 万吨碳酸锂当量矿藏的发现与国内再生锂产能的提升,供应端的长期宽松趋势逐步清晰;但储能、动力电池等终端需求的年均高增长,仍将构成锂价的长期支撑。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碳酸锂价格将在 7 万 - 7.5 万元 / 吨区间内震荡运行,直至供需两端出现明确的趋势性突破信号。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