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人形机器人爆发在即,金属材料成产业“硬支撑”

人形机器人爆发在即,金属材料成产业“硬支撑”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产能突破50万台,从科幻想象加速迈入现实,成为重塑生产生活方式的关键力量。政策扶持(工信部《指导意见》、“智能机器人”入政府工作报告)、技术突破(具身智能提升通用性、伺服电机优化及轻量化材料应用)与应用场景拓展(工业率先落地,商业/家庭/医疗潜力释放),共同推动产业迈向爆发期。
金属材料:产业基石,机遇与挑战并存
作为人形机器人的“骨架”,金属材料性能直接影响运动能力、负载及寿命,是产业突破的核心支撑。
铝合金:主流选择,创新升级提性能​
凭借强度重量比高、加工性能优,铝合金成当前主流材料。特斯拉Optimus Gen-2通过轻量化设计(大量用铝)实现重量降31%、续航延139%;波士顿动力Atlas采用7075铝合金减重68%。为适配精密需求,材料创新持续突破:中铝Al-Mg-Sc-Zr合金抗拉强度达650MPa,神户制钢Kobe-AX30合金低温强度波动率降至3%。2023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用铝需求激增态势,需求随产业扩张持续攀升。
钢材:关键部件不可替代,轻量化待突破​
特种钢材(如谐波减速器切割丝、伺服电机外壳)在人形机器人中不可或缺,但重量大、成本高制约轻量化进程。不过,氢基DRI工艺生产的超高强钢(如马氏体钢MS1180)兼顾低碳与高性能,有望成下一代优选材料。
挑战与破局:技术迭代是关键
金属材料应用仍存瓶颈:铝合金疲劳寿命仅钛合金60%,导电性或干扰医疗场景;钢材重量与成本限制大规模应用。对此,科研与企业正协同攻关:优化合金配方(如提升铝疲劳寿命)、升级加工工艺(钢材精密化)、加强“材料-机器人”系统创新,突破应用限制。
未来展望:共赴产业新程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爆发风口,金属材料既享市场扩张红利,也需技术突围。在政策、技术与需求共振下,金属行业与机器人产业将携手推动产业升级,为重塑未来生产生活图景注入强劲动能。随着材料创新与协同突破,人形机器人“骨骼”将更坚韧,产业腾飞指日可待。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