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稀土永磁板块延续强势,北方稀土、京运通二连板,包钢股份等多股涨停,成资本市场焦点。此轮行情核心围绕稀土功能材料(如钕铁硼)及关联稀土金属(钕、镝、铽、钐等)展开,由政策、供需、价格等多重因素共振驱动:
政策收紧:资源管控强化金属定价权
国家严控稀土开采总量(聚焦中重稀土)、提高环保标准,加速中小产能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掌控稀土矿源(如北方稀土主导轻稀土、掌握中重稀土配额),叠加中重稀土出口管制(涉及镝、铽等关键金属)与缅甸运输受阻(影响全球约10%稀土金属供应),海外企业高价抢筹推升短期供应紧张预期,政策端为稀土金属及磁材板块筑牢话语权基础。
供需共振:金属涨价获“断供+需求”双轮支撑
供应侧,缅甸稀土矿停滞(直接影响镨钕、镝、铽等金属全球供应)叠加国内环保限产,稀土金属供给刚性凸显;需求端,新能源汽车、风电(招标量翻倍)、工业机器人及节能家电的高速增长,拉动高性能钕铁硼(核心成分为钕、镝、铽与铁、硼合金)需求激增。供需缺口扩大驱动镨钕、镝、铽等金属单月涨幅超200%,板块上涨获“金属涨价+终端需求”双重支撑。
价量齐升:金属涨价传导至磁材盈利修复
海外稀土金属涨价传导至国内,叠加库存去化,钕、镝、铽等核心金属价格持续攀升。内外价差收窄推动钕铁硼企业盈利修复——一季度中国稀土净利润同比翻倍、金力永磁销量增超40%,验证“金属涨价→磁材成本传导→企业利润弹性释放”的逻辑链,行业“量价齐升”趋势明确。
战略重估:技术突破提升金属产业链价值
中国主导全球稀土供应,对镝、铽等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引发美欧对新能源、国防领域关键金属材料供应链安全的焦虑,海外激进补库需求升温。同时,国内企业在晶界扩散(降低镝、铽用量但保持性能)、高丰度稀土利用(替代稀缺资源)等技术突破,进一步提升稀土金属在高端磁材中的附加值,稀土及关联金属的战略资源属性被重估。
资金涌入:低估值+涨价预期点燃板块热情
此前板块调整后估值处于低位,政策利好(开采管控、出口管制)与稀土金属涨价预期吸引资金布局“稀土金属-磁材-终端应用”产业链,市场情绪高涨推升热度。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