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2025 年 10 月 21 日,长江综合钨粉均价报 615000 元 / 吨,较前一交易日上涨 2500 元。这场温和反弹背后,是供应端政策严控下的刚性收缩、需求端制造业复苏的实质拉动,以及行业龙头定价信号的强力支撑,多重逻辑共振让钨价在 “银十” 尾声重拾上涨动能。
开采指标刚性收缩,库存仅够 15 天用量
钨价上涨的根本驱动力来自供应端的长期紧缺格局。2025 年国内第一批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降至 5.8 万吨,同比降幅达 6.45%,其中主产区江西直接削减 2370 吨,降幅超 10%。更严峻的是,新规明确停产矿山不予分配配额,小型共伴生矿需严格报备产量,导致中小矿企开工率直接跌至 35% 的低位,市场供给弹性被大幅压缩。
原料端的紧张已传导至库存端,目前国内钨粉社会库存仅维持在 15 天左右的警戒线附近,而 65% 黑钨精矿价格较年初涨幅已达 90.2%,从源头夯实了钨粉的成本支撑。尽管哈萨克斯坦巴库塔矿 10 月进入稳定供货期,但月均 3000 吨的产能仅能部分缓解缺口,国内原生矿供应稀缺性仍未改变。
制造业复苏提速,光伏军工需求爆发
需求端的实质性回暖成为价格上行的关键拉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 月制造业 PMI 回升至 49.8%,较上月上升 0.4 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 PMI 高达 51.9%,处于扩张区间,机械加工、航空航天等钨粉核心消费领域产需释放加快。生产指数升至 51.9% 的近 6 个月高点,企业原材料采购量同步增加,直接拉动钨粉刚需释放。
新兴领域的需求爆发更具爆发力:光伏钨丝渗透率已飙升至 60%,仅该领域一年就消耗 9200 吨钨资源;军工与核聚变等高端领域需求持续增长,进一步放大供需缺口。与此同时,国内对仲钨酸铵实施的 “一单一证” 出口管制,推升欧洲 APT 价格至 37.8-43.2 万元 / 吨,国内外价差形成的 “虹吸效应” 也支撑国内钨价走强。
龙头企业定价引领,市场情绪转向乐观
行业龙头的价格信号成为行情反转的 “催化剂”。厦门钨业作为国内钨产业链核心企业,10 月下半月外购仲钨酸铵(APT)长单定价上调至 39.3 万元 / 吨,较上半月上涨 3000 元,涨幅 0.77%。APT 作为钨粉生产的核心原料,其价格上调直接传导至下游,带动全产业链成本中枢上移,中小企业跟涨意愿显著增强。
资本市场的反应同样印证市场信心回暖,厦门钨业股价在 10 月 21 日上涨 1.54%,收盘价达 30.41 元,较 10 月 20 日的 29.95 元明显回升,资金对钨板块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叠加此前贸易商 “降价换量” 抛货压力逐步释放,现货市场从 “僵持博弈” 转向 “惜售挺价”,进一步助推价格上涨。
后市展望:短期稳中有升,长期看供需缺口
短期来看,钨价有望在 61 万 - 62 万元 / 吨区间稳中有升。供应端,第一批开采指标已消耗 74.1%,第二批指标落地仍需时间,而库存低位运行格局短期难以改变;需求端,“银十” 旺季尚未结束,装备制造业复苏与光伏装机高峰形成的需求合力仍在释放,叠加龙头企业成本传导效应,钨粉价格存在进一步上行空间。
中长期而言,钨价强势逻辑将持续夯实。供应端,国内开采指标收缩与环保标准升级形成 “双重约束”,海外新增产能有限;需求端,光伏钨丝、低空经济高端部件等新兴场景加速渗透,预计 2026 年全球钨需求将突破 12 万吨,供需缺口或扩大至 8000 吨。不过需警惕国储抛储与海外产能超预期释放的潜在风险,但当前 “供应刚性收缩 + 需求结构升级” 的核心逻辑未改,钨价中长期回调空间有限。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