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这一被誉为“白色石油”的战略金属,已成为新能源与高端工业领域的核心命脉。作为具备独特铁磁性与高稳定性的银灰色金属,钴在锂电池正极材料中贡献了超过60%的全球需求,是提升能量密度与安全性的关键技术支撑;在高温合金领域,它助力航空发动机突破耐热极限;同时也是永磁材料、医疗放射等重要场景中不可替代的功能元素。随着电动汽车、低空经济、储能系统等产业爆发式增长,钴资源的供应链稳定已成为大国竞争焦点,而其在地缘政治与资源分布上的高度集中性,更使其成为新一轮能源转型中备受关注的“卡脖子”材料。
价格急转:从月内连涨到单日“跳水”,市场情绪骤变
2025年10月21日,据长江有色金属网获悉,今日长江现货市场钴价报416000元/吨,较前一日暴跌21000元/吨,创下当月最大单日跌幅。这一数据与月初(10月9日)长江现货市场钴价报351000元/吨相比,虽全月仍呈现上涨趋势,但月末的急速“变盘”引发市场高度关注。钴价的冲高回落,折射出供应端库存压力与需求端增长乏力的双重挤压。
供应困局:刚果金“配额制”落地,但库存压力短期凸显
全球钴供应呈现“一级主导、多元补充”格局,但结构性矛盾突出。刚果(金)作为核心供应国(占全球产量70%-75%),刚果(金)自10月16日起实施钴出口配额制,其出口配额制导致四季度流通量锐减,且运输周期延长使供应缺口延续至2026年初。印尼等新兴资源地虽加速增产,但年产量不足全球10%,且伴生矿冶炼效率受限,难以对冲主产区收缩压力。再生钴产业虽快速发展,当前回收体系仍以消费电子类废料为主,对动力电池用钴的供给贡献不足,短期难以成为决定性补充力量。
需求分化:新能源赛道强劲,但“去钴化”趋势不可忽视
需求侧进入“总量增长、结构分化”阶段。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领域保持强劲拉动,高端三元电池仍依赖钴提升能量密度,固态电池等下一代技术亦明确钴的应用价值。低空经济(无人机、eVTOL)等新兴场景进一步拓展需求空间。然而,磷酸铁锂电池市占率提升至75%,钠离子电池商业化加速,持续挤压钴在动力领域的需求占比。消费电子、高温合金等传统领域需求稳健但增速平缓,形成“增量有亮点、存量承压力”的复杂格局。
产业链重构:上游占优、中游承压、回收突围
头部企业:华友钴业、洛阳钼业等在刚果(金)和印尼布局的资源型企业,凭借自有矿山和配额优势,成为最大受益者,利润弹性显著。
中游冶炼企业:若无自有矿或长协保障,面临原料成本高企、利润空间压缩的风险。
再生钴企业:格林美等企业通过回收业务布局,有望受益于再生钴需求增长,但技术门槛和成本控制是关键。
相关龙头企业
洛阳钼业:资源为王,稳居全球钴供应链核心地位
依托刚果(金)TFM、KFM两大核心铜钴矿,洛阳钼业稳居全球钴供应链主导地位。2025年上半年钴产量逆势增长,成本优势与资源储备使其在价格波动中持续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
华友钴业:产业链协同,构建从资源到材料的闭环生态
华友钴业通过“资源-材料-回收”全链条协同,实现业绩高质量增长。凭借湿法冶炼与回收技术领先,卡位下一代电池材料,深化与国际厂商合作,提升全球能源材料话语权。
短期展望:钴价或热度持续攀升,中长期仍存支撑
综上,2025年10月钴产业链处于供应紧张、需求旺盛、价格高位的格局,头部企业凭借资源布局和产业链整合能力占据优势,而中游企业面临成本压力和需求波动风险。未来需关注政策调整、替代技术进展及供应链多元化布局的进展。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