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至9日,全球铜市场经历剧烈波动。 在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进口铜加征50%关税,触发纽约期铜(COMEX)单日飙升17%至5.8955美元/磅历史高位,最终收于5.6855美元/磅,而伦敦期铜(LME)与上海期铜(SHFE)则分别下跌2.4%和1.36%,形成"外强内弱"的分化格局。这场由政策突变引发的震荡,正重塑全球铜贸易流向与定价逻辑。
一、关税政策:谈判筹码还是实质冲击?
特朗普的关税声明呈现三大特征:
①超预期力度:50%税率远超市场25%的普遍预期,且覆盖范围从精炼铜扩展至铜材;
②时间节点前置:原预期9-10月落地的政策提前至8月1日,加速市场反应;
③策略模糊性:未明确豁免条款,但留有"国家安全例外"的谈判空间。
高盛认为这或是"以攻为守"的谈判策略。 类似2018年钢铝关税,初始高税率可能为后续让步预留空间。但与历史不同的是,当前美国精炼铜库存已达七年高位(COMEX库存23.5万吨),若关税持续,过剩库存的消化将削弱政策实际冲击力。
花旗则强调结构性转变。 其模型显示,COMEX-LME价差可能扩大至35%(约3300美元/吨),远超此前20%的预期。这一价差将吸引南美铜通过第三国转运进入美国,改变全球贸易流向。
二、跨市套利终结与市场结构重构
此次政策直接终结持续半年的套利窗口。 2025年1-6月,COMEX-LME价差稳定在1500-2000美元/吨,吸引中国冶炼厂通过保税区转口美国。但随着50%关税落地,套利成本线将跃升至3000美元/吨以上,传统套利模式失效。
LME库存变化印证供需调整:
7月9日LME铜库存增加4625吨至10.71万吨,亚洲仓库贡献主要增量;上海期货交易所仓单库存增加2227至21336吨;
COMEX库存虽处高位,但注册仓单占比仅12%,隐性库存压力隐现。
基准矿业情报公司指出,短期基本面仍支撑价格。 刚果(金)卡莫阿铜矿因电力短缺减产,叠加中国7月电解铜产量环比下滑3.8%,供给端收缩对冲部分政策冲击。但若美国库存消耗速度低于预期,四季度LME铜价可能承压至8500美元/吨。
三、中国市场的双重挑战
国内精炼铜社会库存结束去化周期。 截至7月8日,市场公开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周度库存增加1.2万吨至15.8万吨,长江现货升水从540元/吨收窄至160元/吨。高温天气与地产链疲软构成双重压力:
6月电线电缆企业开工率63.2%,同比降4.8个百分点;
空调排产同比增长8%,但铜管企业原料库存天数从15天升至21天,显示需求透支迹象。
政策对冲效应有限。 国家发改委新增的100亿基建资金中,仅12%投向铜消费密集的电网领域,难以抵消出口订单下滑的影响。华南地区铜杆加工费从2800元/吨降至2200元/吨,印证终端需求疲软。
四、技术面与策略建议
沪铜主力合约面临关键位测试。 7月9日15:00收盘下探1080元/吨至78400元/吨,盘面呈现震荡寻底态势,日内回吐近期累积涨幅,重回78000-80000区间震荡,但60日均线(78200元/吨)构成短期阻力。若跌破78000元/吨,可能触发技术性抛盘。
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长江现货1#铜价连跌四日,今日(7月9日)报79340-79380元/吨,均价报79360元/吨,较昨日下跌550元/吨;现货升水承压收窄至160元/吨;
策略建议:
跨市正套:当COMEX-LME价差超过3000美元/吨时,关注南美铜第三国转运机会;
价差套利:沪铜与伦铜比值低于7.8时,可布局反向套利;
期权对冲:购买沪铜80000元/吨看跌期权,防范政策风险。
五、长期格局:从贸易战到产业链重构
特朗普的铜关税可能加速三大趋势:
1)、美国本土冶炼产能复兴:自由港麦克莫兰等企业计划扩建,但受限于环保审批周期;
2)、中国再生铜体系升级:2025年再生铜产量预计达450万吨,占精炼铜总量的38%;
3)、新兴市场定价权崛起:印度、东南亚精炼铜产能扩张,可能削弱LME基准地位。
麦格理模型显示,若关税持续至2026年:
1)、美国进口铜依赖度将从65%降至42%;
2)、中国铜精矿加工费(TC)可能回升至80美元/吨;
3)、全球铜价波动率(以VIX铜指数衡量)将上升至35%以上。
结语:不确定时代的定价艺术
在这场由政策突变引发的铜价震荡中,市场正学习在关税迷雾中重新校准价值坐标。短期看,COMEX的飙升与LME的回调构成"冰火两重天";长期而言,全球铜产业链的韧性将取决于本土产能建设速度与再生资源开发力度。对于投资者,把握政策节奏与技术面信号的共振,或是穿越这场铜价风暴的关键。
本文内容仅供参阅,请仔细甄别!长江有色金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