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国际现货白银价格盘中冲上38美元/盎司附近,创下2012年以来13年新高;本周周一白银继续创出14年来39美元新高度,今日国内长江现货市场1#白银报9185元/千克,期货沪银主力合约同步收涨2.6%至9257元/千克——这场"银色风暴"来得又急又猛,连交易员都直呼"超预期"。
宏观面:"避险+宽松"双引擎,白银成资金新宠
这轮银价飙升的背后,宏观环境的剧烈变化功不可没。地缘冲突持续发酵,中东局势、俄乌对峙等风险事件频发,市场避险情绪直线升温。资金从股市、加密货币等高风险资产转向贵金属,白银作为"平民版黄金",因价格门槛低、波动弹性大,成为中小投资者的首选。美联储政策转向更添一把火。最新非农数据显示就业市场疲软,市场押注9月开启降息的概率已超70%。一旦降息落地,美元实际利率下行,持有白银的机会成本大幅降低——毕竟白银本身不生息,利率越低,其金融属性越突出。更关键的是美国财政赤字失控。特朗普签署的"大而美"法案预计将推高年度赤字至2万亿美元以上,美元信用被进一步稀释。历史上,美元指数与银价长期呈负相关,当"美元霸权"动摇时,白银作为"硬通货"的配置价值被重新挖掘。
需求端:"光伏+新能源车"双轮碾压,工业刚需成核心引擎
如果说前几年的银价上涨还靠"避险情绪"撑场面,2025年的这轮行情,完全是实体产业"抢银"硬刚的结果。
首当其冲的是光伏产业。全球"碳中和"目标下,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同比暴增35%,中国、欧洲、东南亚的光伏工厂开足马力。白银是太阳能电池的核心材料,每GW光伏组件需消耗约10吨白银——仅2024年中国光伏用银量就突破8000吨,占全球白银总需求的22%。换句话说,全球每生产4块光伏板,就有1块用的是中国产的"白银电池"。
新能源汽车则是另一台"耗银机器"。电动车对电路系统、传感器、电池管理的要求更高,白银凭借优异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仍是不可替代的材料。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200万辆,按单车耗银1.5公斤计算,仅这一项就拉动白银需求近2万吨,且每年还在以25%的速度增长。
供给端:"老矿"乏力+品位下滑,缺口连续五年扩大
与需求的"井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球白银供给的"疲软"。秘鲁、墨西哥、智利等主要产银国近年麻烦不断:矿山老化导致开采效率下降,环保政策收紧限制产能扩张,社区冲突频发甚至引发罢工。更深层的危机是"资源瓶颈":全球银矿品位十年间下降18%,新探明的大型银矿几乎绝迹;更尴尬的是,白银多作为铅锌矿、铜矿的"副产品"产出,而主金属(如铅锌、铜)价格低迷,矿山企业缺乏动力扩大开采,进一步限制了白银供给。
投资需求:"买涨不买跌",补涨预期点燃市场热情
当实物需求与供给缺口形成"硬矛盾",投资市场的情绪被彻底点燃。2025年以来,国内投资银条、银元宝销量同比激增40%以上,银行纸白银开户数环比增长30%,就连海外COMEX白银期货的净多仓也创下近三年新高。
投资者的逻辑很简单:在黄金价格高位震荡的背景下,白银"工业属性+金融属性"的双重加持,使其成为更具性价比的选择。历史上,金银比(金价/银价)长期维持在60-80区间,而当前这一比值已攀升至85——白银的"补涨"空间被普遍看好。
短期走势:高位震荡,缺口仍是"定盘星"
短期来看,白银价格仍有较强支撑:一方面,三季度是光伏装机旺季,四季度是汽车产销高峰,实物采购需求将持续释放;另一方面,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美元走弱将提振以美元计价的贵金属价格。
但风险也不容忽视: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工业需求不及预期,或矿山供给因意外因素(如主产国政策放松)超预期释放,可能引发阶段性回调。从更长周期看,白银的"能源金属"属性正在被重新定义——它不仅是贵金属,更是新能源转型中不可或缺的"工业血液"。当光伏板铺满沙漠、电动车驶上公路,每一度清洁电力的背后,都有白银的默默支撑。这场"银色革命",或许才刚刚开始。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