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国内9μm通讯铝箔报价区间攀升至36,920-37,920元/吨,均价37,420元/吨,较前一交易日上涨30元/吨;12μm、13μm、15μm锂电铝箔均价同步上涨30元/吨至36,170元/吨、34,920元/吨、33,920元/吨。
此前,全球环保研究网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锂电池用铝箔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20万吨,中国以超60%的产能份额稳居全球最大供应国地位。
需求端:动力电池与储能双轮驱动超薄化趋势
动力电池需求激增是核心引擎。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逼近58%,动力电池正极集流体对铝箔的渗透率已提升至92%,直接带动锂电池铝箔需求增长。高压快充技术迭代进一步推高12μm以下超薄铝箔订单量,2025年全球超薄铝箔需求同比增速达28%,成为细分领域增长最快的品类。
储能市场亦贡献显著,全球储能电池领域铝箔需求占比预计达18%(较2023年提升7个百分点),钠离子电池商业化则通过双极板设计使单位GWh铝箔用量提升1.6倍,结构性扩大需求空间。
供给端:中国工艺突破与集群化优势凸显
中国铝箔企业通过连续轧制工艺优化,将成品率提升至83%,单位成本较2022年下降19%,技术升级显著增强成本竞争力。
华东地区形成年产35万吨的锂电池铝箔产业集群,头部企业不仅实现进口替代,更反向出口至日韩电池厂,打破海外长期垄断。技术专利布局同步领跑,2025年国内企业申请的锂电池铝箔相关专利占全球总量的41%,集中于涂层改性、轧制技术等关键领域,构筑起技术护城河。
全球政策对铝箔供应提出新要求。欧盟《新电池法规》强制规定2025年起动力电池可再生铝材比例不低于25%,倒逼全球供应商加速绿色认证;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方案》明确锂电池铝箔单吨碳排放需下降30%,推动企业投资光伏-电解铝一体化项目,从源头降低碳足迹。双重政策压力下,具备低碳工艺的企业将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技术进展面,日本供应商开发出抗腐蚀复合铝箔,高温高湿环境下循环性能提升40%;国内企业则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实现5μm超薄铝箔量产,填补高端数码电池领域空白。贸易层面,2025年全球锂电池铝箔进出口贸易额预计达54亿美元,中国占出口总量的67%,成为全球铝箔贸易的核心枢纽。
业内分析指出,中国锂电池铝箔产业已形成“规模+技术+成本”综合优势,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下游需求持续释放,叠加绿色转型与技术迭代,中国在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将进一步巩固,为新能源产业链安全提供关键支撑。
【仅供参考,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