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国内12μm、13μm、15μm锂电铝箔报价全线下跌,单日跌幅均为70元/吨,均价分别回落至35,930元/吨、34,680元/吨、33,680元/吨。
供给端:头部企业技术壁垒成型,中小厂商生存空间压缩
国内锂电铝箔产能呈现显著分化,头部企业通过设备升级将超薄铝箔良品率提升至90%以上,有效对冲价格下行压力;而中小厂商受限于设备迭代滞后,仍以传统厚箔为主,库存周转天数攀升至45天以上。与此同时,钠电池铝箔需求开始放量,部分企业加速布局兼容产线,但复合铝箔技术商业化进程滞后,短期内难以缓解传统铝箔产能过剩压力。
需求端:海外抢装潮退坡,新能源场景分化加剧
动力电池领域,国内头部电池厂规划产能对应铝箔需求约72万吨,但二线厂商因库存周转压力放缓采购节奏;储能市场呈现“海外户储强支撑、国内大储弱增长”格局,耐高温铝箔需求局部回暖。消费电子领域受换机周期延长拖累,超薄通讯铝箔订单增速放缓,折叠屏手机铰链用高强高导铝箔需求增速回落至15%以下。
政策端:能效规范与碳规制重塑竞争规则
工信部《锂电铝箔行业规范条件》修订版明确要求2025年底前淘汰吨能耗高于3,200千瓦时的落后产能,倒逼企业升级连铸连轧工艺。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第二阶段实施后,出口铝箔需补足欧盟碳价与国内碳成本的差额,加速越南、马来西亚产能转移进程。国内再生铝税收返还政策调整,部分中小厂商原料采购成本上升,加剧供给端结构性失衡。
世界银行最新报告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2.9%,压制工业金属消费弹性。红海航运受阻推升运输成本,电子材料供应链面临二次冲击。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5%,动力电池铝箔需求韧性犹存,但二线电池厂产能利用率下滑至70%以下,行业进入产能出清与技术升级并行的关键阶段。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美元指数走弱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支撑,但国内经济复苏力度仍制约下游采购节奏。
短期(四季度)锂电铝箔价格或维持3.3万-3.6万元/吨区间震荡,15微米规格面临进一步探底压力,而高附加值超薄铝箔有望率先企稳。中长期看,具备超薄铝箔量产能力(≤9微米)及钠电池铝箔技术储备的企业将占据优势。
【仅供参考,消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