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一、158亿锂电项目签约遂宁,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
2025年9月20日,四川遂宁迎来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锂电产业盛会。在当日落幕的“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上,总投资达158亿元的锂电及关联产业项目完成集中签约,涵盖固态电池材料、储能电池生产等前沿领域。
大会期间发布的《全球锂电产业链地图白皮书(2025年)》引发广泛关注。该报告首次以可视化形式梳理了全球锂电产业链的地理分布与资源布局,白皮书指出,随着中日韩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突破,产业链价值重心正加速向高附加值环节转移,预计到2030年,搭载半固态及全固态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将占据全球锂电市场的近三分之一份额。
在技术竞争层面,中国企业持续领跑创新赛道。宁德时代近日宣布其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良率突破90%,并计划于2027年启动小批量生产,目标能量密度达400Wh/kg,这一指标较当前主流液态电池提升近60%。与此同时,比亚迪在西安的刀片固态电池生产基地建设进入冲刺阶段,预计2026年投产后将适配其高端车型矩阵,进一步巩固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新兴应用场景的涌现正在拓展锂电技术的边界。在低空经济领域,欣旺达开发的半固态电池已通过无人机3C快充测试,而亿纬锂能针对人形机器人的高倍率电池研发亦取得阶段性突破。
资讯二、千亿蓝海引爆锂电板块,行业龙头竞逐新赛道
2025年9月,在刚落幕的“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上,工信部明确释放重磅信号——将编制《“十五五”新型电池产业发展规划》,强调以差异化布局推动产业升级,严控低水平重复建设。据行业权威机构测算,2025-2030年全球锂电池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25%以上,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万亿元。
政策层面的密集发力为行业注入强心剂。除工信部“十五五”规划外,9月初两部委联合印发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明确提出,2025-2026年锂电池等细分领域需支撑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达5%以上。叠加《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设定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1550万辆销量目标,政策组合拳为锂电行业勾勒出清晰的增长蓝图。
动力电池领域,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20%,带动锂电需求持续井喷;储能市场受风光配储政策推动,年均增速超60%;低空经济与机器人等新兴场景更催生特种电池需求,欣旺达、亿纬锂能等企业已切入无人机与机器人供应链。
港股市场上,天齐锂业因金属锂布局受追捧,赣锋锂业储能电芯满产满销,中创新航储能业务供不应求,宁德时代储能与动力电池双线发力,股价均呈强势表现。券商研报指出,具备资源卡位、技术突破及全球化布局能力的龙头企业,有望在行业洗牌中进一步巩固优势。当前板块估值正处于历史低位,随着四季度储能招标启动及2026年需求预期升温,锂电板块或迎来业绩与估值的双重修复。
资讯三、中欧双向奔赴:中国电池军团千亿投资撬动全球新能源版图
2025年9月,中国锂电企业的全球化攻势再掀高潮。在德国中部城市哥廷根,国轩高科的首条本土化电池产线正式投产,首款"德国造"电池包下线仪式吸引了安徽省委书记韩俊、德国下萨克森州长魏尔等政要到场见证。这座规划产能20GWh的工厂,距离大众汽车总部仅百公里之遥,标志着中国电池企业首次在欧洲实现从材料到成品的全链条本地化生产。而在一周前,国轩高科刚刚宣布斥资147亿元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建设年产50GWh的超级电池基地,创下中国动力电池海外投资新纪录。
欧盟《新电池法规》实施百日之际,碳足迹追溯、本地化采购等新规倒逼国际车企加速供应链本土化。国轩高科德国工厂首期5GWh产能甫一落地,便收获宝马、奔驰等客户的意向订单,其模组产线自动化率超过80%,每分钟可下线15个电池包的高效产能,精准匹配欧洲车企电动化提速需求。
无独有偶,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建设进度超预期,计划2025年投产的100GWh产能将专供宝马电动化旗舰车型,这种"产能跟着客户走"的战略布局,正在改写全球动力电池话语权格局。
产业链协同效应正在显现。随着国轩高科、宁德时代等企业在欧美建厂,中国锂电装备企业迎来出海新机遇。先导智能、利元亨等设备商跟随主机厂脚步,在欧洲设立技术服务中心;恩捷股份、星源材质的隔膜产能加速向海外转移,既规避了贸易壁垒,又带动了当地就业。这种"抱团出海"模式,使得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全球渗透率从2023年的32%,跃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47%,形成了"研发在中国、制造在海内外、市场全球化"的新格局。
尽管全球锂电产业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地缘政治风险等挑战,但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仍将是破局关键。在液态向固态跃迁的历史性拐点上,唯有持续锻造技术硬实力与生态软实力,方能在全球锂电版图中筑牢优势。
【仅供参考,消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