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一,奔驰固态电池实现重大突破,实测续航1342公里,能量密度达450Wh/kg
2025年9月15日,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其搭载固态电池的纯电EQS测试车在真实场景下完成长途道路测试,从德国出发未插电行驶1205公里抵达瑞典,剩余续航137公里,总续航里程高达1342公里。
测试车使用的固态电池组由美国初创企业Factorial Energy提供,能量密度达到业内领先的450Wh/kg,较传统锂离子电池提升25%,重量与体积与量产电池包相当。
此次测试成功验证了固态电池在高性能电动车中的应用潜力,有望加速行业向更高能量密度和更长续航转型。奔驰计划基于此技术推动下一代电动车型量产。
资讯二、宁德时代上半年净利润超19家车企总和,车企利润困境加剧
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净利润达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创历史新高。相比之下,国内19家上市车企净利润总和仅263.3亿元,宁德时代单家企业利润已超过车企总和。
车企利润普遍承压:广汽集团亏损25.38亿元,北汽蓝谷亏损32.78亿元,江淮汽车亏损约7.73亿元。仅比亚迪以155.11亿元盈利支撑行业门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汽车产销量双超1500万辆,但行业利润率降至4.8%,同比下滑0.2个百分点。价格战激烈、新能源研发投入高企及原材料价格波动是主要拖累因素。
宁德时代优势显著:动力电池系统营收1315.73亿元,占总营收73.55%;储能电池系统毛利率达25.52%。尽管其动力电池装车量市场份额同比下滑3.33个百分点至43.05%,技术积累和规模效应仍支撑其高利润。车企正积极寻求多元化供应,如小鹏、理想、蔚来等引入中创新航、欣旺达等替代供应商,广汽集团自建因湃电池公司,以打破依赖。
中国200余家车企品牌过多导致恶性竞争,建议通过兼并重组提升规模效应。年产量不足200万辆的车企难以承担研发成本,整合可优化资源配置,但面临文化冲突和政策风险挑战。未来行业或加速整合,以应对利润困境。
资讯三、中国车企闪耀慕尼黑车展,引领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浪潮
2025年9月9日至14日,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慕尼黑车展)在慕尼黑举行,主题为“‘动’悉一切”。车展聚焦绿色智能变革,宝马、奔驰等传统车企推出新一代电动车,如宝马iX3支持10分钟补能400公里。中国品牌表现亮眼:比亚迪展示兆瓦闪充技术(1秒充电2公里)及7款新车型,并宣布匈牙利工厂年内投产;广汽集团全球首秀无人驾驶飞行汽车;初速度科技发布无需高清地图的智能驾驶系统;亿纬锂能展出高能量密度航空电池及电池护照技术;宁德时代首发NP3.0安全平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为全球提供丰富绿色出行体验。
国际合作成为亮点。宝马新世代iX3采用亿纬锂能电芯,宁德时代在欧洲推进本地化测试中心建设。博世、采埃孚等欧洲企业强调与中国协同创新,如采埃孚增程器在中国研发。蔚来汽车欧洲副总裁张晖表示:“中国车企是行业转型积极参与者,中欧携手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勒指出,汽车产业依赖全球化供应链,深化开放合作是必然趋势。
电动出行正掀起全球浪潮,预计2030年全球充电桩达4000万个。中国车企通过技术输出与本地化布局,加速全球汽车产业向零碳未来迈进。
【仅供参考,消息综合自网络,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