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24时,,国内成品油价格迎来年内第八次下调,汽油每吨降75元,车主加满一箱92号汽油约省3元。尽管跌幅温和,但连续下调趋势折射出国际原油市场深层次的博弈与焦虑。当前WTI油价徘徊于60美元/桶以下,布伦特亦在63美元附近震荡,反弹乏力背后,是一场供应、需求与金融情绪的多空拉锯。
供应过剩已成“新常态”
OPEC+持续增产、美国页岩油产量突破历史峰值、中东地缘冲突阶段性缓和,共同推动全球原油供应走向宽松。尤其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出口恢复,进一步削弱市场对供应中断的担忧。与此同时,美国粗铅、精炼镍等大宗原料进口增加,亦间接加剧能化产业链的供应压力。
需求端:传统引擎熄火,新能源未完全接棒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已是不争事实。中美两大经济体复苏节奏不及预期,制造业与消费信心偏弱,直接压制石油需求。IEA连续下调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测,交通、工业领域用油增长见顶,而新能源替代仍在进程之中,尚未能完全对冲传统需求收缩。
金融与情绪面:美元强势与资金撤离
美元持续走强,压制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表现。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停摆进入第13天,两党僵局若持续至10月底,可能触发社保支付危机和信用评级下调风险,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投机资金多翻空、对冲基金削减原油多头头寸,进一步放大油价波动率。
中美摩擦叠加地缘风险,运输成本与关税成新变量
美国自10月14日起对中国船舶征收每净吨50美元税费,推升铁矿石、铝、铜等大宗商品海运成本,虽未直接冲击原油,但情绪面压制明显。若中方后续出台反制,或进一步影响全球航运与能源贸易流向。
展望:底部支撑在哪?
短期看,油价仍将处于“下有成本支撑、上有供给压制”的震荡区间。若美国政府停摆危机缓解、OPEC+释放减产信号、或中美贸易摩擦出现转机,油价或有超跌反弹动力。但长期而言,能源结构转型与需求增长放缓已成定势,油价难复昔日辉煌。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