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23 日国内镁市延续调整态势,长江现货 1# 镁均价报 18000 元 / 吨,较前一交易日下跌 100 元,在 "金九银十" 传统旺季尾声,这一调整折射出行业供需博弈的加剧。从供应端的产能释放到需求端的谨慎观望,多重因素共同催生了当日的价格变动。
供应端的持续放量成为压垮价格的核心稻草。作为全球镁生产核心区域,陕西、宁夏、内蒙古等主产区近期开工率维持高位,9 月府谷、神木两地镁产量合计已达 6.02 万吨,日均产量超出预期 206 吨 / 日,进入 10 月这一趋势仍在延续 —— 宁夏某 20 万吨级镁合金新项目于月初正式投产,进一步加剧市场供应压力。库存数据更直观反映过剩压力:截至 10 月 10 日,府谷与神木 29 家在产镁厂可流通库存已达 18569 吨,10 天内激增 5307 吨,即便国庆假期出货超 1.5 万吨,仍难改库存积压态势。行业龙头的扩产计划更强化了宽松预期,宝武镁业作为市占率超 58% 的龙头企业,其镁合金产能将从 2023 年的 20 万吨飙升至 2025 年底的 60 万吨,增幅达 200%,龙头产能释放对市场的压制作用显著。
需求端的疲弱表现则让价格失去关键支撑。尽管中汽协数据显示 9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160.4 万辆,创历史新高,但细分市场分化明显,本田中国 9 月销量同比下降 13%,1-9 月累计跌幅超 20%,反映出部分车企需求疲软。作为镁最大应用领域的压铸行业受此影响,采购策略更趋保守,头部汽车零部件厂商透露 10 月上半月镁合金采购量同比减少 12%,多数企业采取 "分批采购、逢低锁单" 模式,避免库存风险。宏观需求信号同样偏弱,9 月制造业 PMI 为 49.8%,虽环比上升 0.4 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荣枯线下方,显示工业需求回暖过程存在反复,进一步削弱了镁的需求韧性。
成本支撑的阶段性松动为价格下跌提供了空间。镁冶炼作为高耗能产业,动力煤成本占比超 30%,而 10 月以来能源市场的波动弱化了成本托底作用。尽管上旬动力煤价格曾短暂上涨,但 10 月 23 日国际原油仍处于中期空头运行态势,叠加硅铁价格在本月初下降 3.33% 至 5850 元 / 吨,原料成本回落直接降低了企业的降价阻力。在库存高企的背景下,部分企业为维持出货量,选择顺应成本变化下调报价,形成 "成本降 - 价格跌" 的短期循环。
宏观与汇率因素进一步放大了市场压力。10 月 23 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 7.0918 元,较前一日上调 36 个基点,人民币升值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镁出口的价格竞争力。同时,美国经济数据发布延迟导致的 "数据黑洞" 效应仍在发酵,大宗商品投资情绪普遍偏谨慎,空头氛围蔓延至镁市场,贸易商与下游企业均收缩操作,加剧了价格下行压力。
当前价格或已逼近阶段性底部。随着 10 月 23 日大秦线秋季集中修接近尾声(10 月 7 日至 26 日),动力煤运输受限问题将逐步缓解,而北方供暖提前启动可能催生冬储需求,煤价有望企稳回升重构成本支撑。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带来的单车用镁量提升、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拓展,仍为镁市提供增长动能。短期而言,镁价或在 1.8 万元附近震荡整理,后续需重点关注四季度汽车终端订单回暖情况与新增产能释放节奏。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