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国内多晶硅现货市场维持横盘整理,其中多晶硅均价报49,750元/吨,N型复投料、菜花料及致密料价格区间分别为50,500-55,000元/吨、47,000-49,500元/吨和49,500-53,000元/吨,各品类价格环比持平。
供给端:产能释放趋缓与库存压力并存
尽管三季度新产能逐步释放,但受能耗标准提升影响,企业开工率仍维持低位。工信部最新能耗规范要求三级综合能耗降低,预计年底前淘汰30%落后产能。行业库存压力持续累积,当前社会库存约45万吨,其中期货仓单面临集中注销风险,现货市场呈现量升价跌特征。头部企业通过长单锁定利润,中小厂商则被迫低价抛售,市场分化加剧。
需求端:下游需求疲软与结构性分化
光伏产业链需求持续低迷,组件排产下滑导致硅片需求缩减。N型硅料因TOPCon电池渗透率提升保持溢价能力,但普通料价格已逼近成本线,行业毛利率收窄。海外市场成为关键变量,欧洲库存高企压制进口需求,但美国关税政策松动带动储能系统出口增长,新兴市场如中东、拉美需求激增。
政策端:行业自律与产能调控预期
《反内卷行业自律公约》要求企业不得低于成本价销售,但中小厂商为缓解资金压力仍低价抛售,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行业会议频繁召开释放政策信号,市场对产能调控文件落地预期已部分兑现,盘面反弹缺乏持续性支撑。
宏观层面:降息预期与装机增速下调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带动大宗商品金融属性修复,但现货市场仍受弱现实压制。世界银行将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增速预期下调,国内1-8月光伏新增装机同比增速回落。技术迭代预期增强,但短期内难以改变多晶硅主导地位,行业仍需在产能过剩与技术升级间寻找平衡点。
短期多晶硅市场将维持“现货稳中偏弱、期货承压震荡”格局,价格或在48,000-52,000元/吨区间波动。若11月西南地区枯水期减产力度超预期,或政策细则明确产能出清路径,价格有望获得阶段性支撑。中长期看,行业洗牌加速将推动产能向头部集中,具备连续直拉法或闭环纯度控制技术的企业将掌握定价权,而颗粒硅与传统复投料的技术路线竞争或重塑成本曲线。
【仅供参考,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