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成本狂降 43%!钒电池重塑储能格局,规模化应用全面开花

成本狂降 43%!钒电池重塑储能格局,规模化应用全面开花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2025 年,全钒液流电池凭借经济性突破与场景细分实现赛道逆袭,正推动储能市场从 “唯成本论” 向 “适用优先” 转型。电解液成本较 2021 年大幅下降 43%,关键材料国产化率升至 92%,叠加安全标准落地与规模化项目验证,钒电池已成为长时储能领域的核心竞争者,工商业、电网侧等场景应用全面开花。

2025 年,全钒液流电池凭借经济性突破与场景细分实现赛道逆袭,正推动储能市场从 “唯成本论” 向 “适用优先” 转型。电解液成本较 2021 年大幅下降 43%,关键材料国产化率升至 92%,叠加安全标准落地与规模化项目验证,钒电池已成为长时储能领域的核心竞争者,工商业、电网侧等场景应用全面开花。

经济性突破:成本与标准双重护航

钒电池的市场突围,核心源于成本端的持续优化。作为核心部件的电解液,通过技术迭代与规模化生产实现成本大幅下降,叠加钢渣提钒、石煤提钒等原料供给路径拓宽,进一步拉低产业链成本底线。关键材料国产化率突破 92%,离子交换膜、电极等核心部件摆脱进口依赖,不仅降低采购成本,更提升供应链稳定性。

行业标准的落地为商业化铺路。《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安全技术要求》等标准正式实施,明确了产品安全规范与性能指标,打消了终端用户的应用顾虑。成本下降与标准完善形成合力,让钒电池在长时储能场景中具备与锂电池、抽水蓄能竞争的底气,据测算,8 小时储能系统度电成本已降至 0.33 元左右,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显著。

场景细分:多领域实现价值落地

2025 年钒电池应用结构呈现明显分化,在不同场景中精准匹配需求。工商业储能成为增长主力,占比升至 28%,数据中心、化工园区通过 “谷充峰放 + 余电上网” 模式,大幅降低用能成本。常州溧阳用户侧 4 小时储能项目,年省电费超百万元,成为工商业储能的标杆案例,验证了钒电池在用户侧的经济价值。

电网侧规模化应用提速,风光大基地配套项目平均储能时长延长至 6 小时,西北某 800MWh 级项目创新采用 “电解液租赁” 模式,全生命周期成本再降 19%。该模式通过分离电解液所有权与使用权,降低项目初始投资门槛,为大规模推广提供了可复制的方案。此外,钒电池本质安全、循环寿命长的特性,使其在高温、高湿等复杂环境中具备独特优势,进一步拓宽应用边界。

产业化提速:基地落地打开增长空间

国内产业化基地加速布局,为钒电池市场扩容提供硬件支撑。攀枝花依托丰富的钒资源储备,全力打造 “中国钒电之都”,规划到 2025 年形成 2GWh 钒电池容量生产能力,占全国市场份额约 28%,近期国家电投 100MW/500MWh 全钒液流储能电站一期项目已成功并网。石家庄等地也加速推进产业化基地建设,形成 “资源 + 制造 + 应用” 的产业集群。

头部企业纷纷加码布局,大连融科、星辰新能等企业通过全产业链布局构建竞争壁垒,电解液超级工厂、GW 级电堆生产基地陆续投产,推动行业产能规模快速扩张。2025 年全球钒电池市场规模预计达 4 亿美元,中国占比 94%,形成绝对领先的市场格局,未来五年行业年复合增长率有望保持高位。

后市展望:长时储能赛道持续领跑

短期来看,成本下降、标准完善与场景拓展将继续驱动钒电池需求增长,电源侧、电网侧大型项目招标有望持续放量,工商业储能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随着 “电解液租赁”“共享储能” 等创新模式推广,项目投资回报周期缩短,将吸引更多资本入场。

长期而言,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长时储能需求将持续爆发,钒电池作为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技术层面,高浓度电解液、低成本非氟质子膜等创新将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推动钒电池在更多场景实现替代。行业竞争将聚焦资源整合、技术迭代与场景适配能力,头部企业与产业集群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钒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