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硅料巨头协鑫科技发布自愿公告,披露其光伏材料业务今年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未经审核利润达9.6亿元,较去年同期18.1亿元的亏损大幅改善。这一业绩信号,被市场视为这家390亿港元市值的光伏龙头走出“至暗时刻”的重要标志。
公告显示,协鑫科技三季度盈利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其一,硅料价格回升带动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修复;其二,出售联营公司鑫华半导体获得6.4亿元收益。值得注意的是,鑫华半导体作为协鑫集团孵化、创始人朱共山曾多次强调“为之骄傲”的颗粒硅技术载体,其股权出售是本次业绩改善的关键非经常性因素。
市场对此反应理性。公告次日,协鑫科技股价高开低走,当日收跌6.52%,最新总市值393亿港元,年内累计涨幅仅约20%,在光伏行业中表现平平。业内分析指出,市场对业绩改善的“不敏感”,源于其盈利并非源于产业周期根本性反转,而是依赖资产处置收益。
作为业内公认的“技术偏执狂”,协鑫科技长期深耕颗粒硅等颠覆性技术研发,与传统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相比,颗粒硅在能耗、成本及碳足迹上优势显著,但技术研发投入巨大。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协鑫科技研发开支达11.02亿元,远超大全能源同期3278万元的投入;而持续的高投入叠加行业“内卷”,导致其2024年亏损47.5亿元,今年上半年仍亏损17.76亿元,现金流压力显著。此次出售鑫华半导体,也被视为缓解兄弟公司协鑫集成亏损(约40亿元定增未完成)、补充流动性的关键举措。
尽管本次扭亏含“非经常性”因素,但业内仍对协鑫科技技术布局抱有期待。颗粒硅作为下一代硅基材料,若未来实现规模化量产,或为其打开长期增长空间。当前,光伏行业底部周期已逐步探明,协鑫科技的盈利修复能否持续,仍需观察其颗粒硅技术商业化进展及硅料价格中枢走势。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数据来源于公开披露,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