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锂电铜箔结构性牛市:4.5μm产品单日涨0.88% 德福科技填补国内高端空白

锂电铜箔结构性牛市:4.5μm产品单日涨0.88% 德福科技填补国内高端空白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2025年10月20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4.5μm锂电铜箔均价报113,500元/吨,单日涨幅达1,000元/吨(环比+0.88%);6μm及8μm产品分别上涨1,050元/吨至103,750元/吨和102,750元/吨,涨幅均为1.02%。

2025年10月20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4.5μm锂电箔均价报113,500元/吨,单日涨幅达1,000元/吨(环比+0.88%);6μm及8μm产品分别上涨1,050元/吨至103,750元/吨和102,750元/吨,涨幅均为1.02%。

同日,德福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3μm超薄载体铜箔、RTF1-3代铜箔、HVLP1-3代铜箔已实现批量稳定供货,填补国内高端电子电路铜箔技术空白。上述产品覆盖5G通信、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场景,标志着我国在超薄化、功能化铜箔领域突破“卡脖子”瓶颈,为产业链自主可控及新兴产业供应链稳定提供支撑。

供给端:技术壁垒制约产能释放,进口替代加速
国内电解铜箔产能虽保持扩张,但高端产品供给仍面临结构性缺口。头部企业通过设备改造提升良率,但受制于关键设备进口周期延长,新增产能释放速度低于预期。中小厂商转向低附加值产品生产,行业平均加工费逼近成本线,部分企业被迫减产。与此同时,复合集流体技术产业化加速,2025年预计渗透率突破15%,对传统铜箔需求形成阶段性分流。进口端,南美盐湖项目复产及非洲锂矿到港量增加,预计四季度进口增量将达1.2万吨,对国内现货价格形成压制。 

需求端:动力电池韧性支撑与储能需求疲软分化
下游需求呈现高镍三元电池补库、磷酸铁锂去库存的显著分化。动力电池领域,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5%,高镍三元电池单耗提升带动电池级铜箔需求环比增长。储能市场则因新型储能装机增速放缓,磷酸铁锂电池需求环比下降,倒逼工业级铜箔采购价承压。海外市场订单波动加剧,欧美对中国铜箔进口限制政策导致出口量下滑,但东南亚新兴市场补库需求形成缓冲。 

政策与市场:限产、关税与自律下的行业变局
环保限产正在成为影响国内供应的关键变量。随着冬季来临,盐湖企业限产比例被强制提升,江西等地亦同步升级矿山环保核查。多方因素叠加,预计四季度国内锂资源产量将环比收缩5%-8%。

与此同时,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进入第二阶段,出口至欧盟的电池铜箔需按当地碳价补足差额,预计将使相关产品成本上升10%-12%。这一政策在加剧出口压力的同时,也为具备低碳工艺能力的企业创造了明确的溢价空间。

尽管行业自律公约试图规范定价行为,但在现金流压力下,部分中小厂商仍选择低价抛货以回笼资金,导致现货市场报价混乱,区间持续扩大。

供需展望:过剩与短缺并存,技术演进决定未来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25年全球锂资源将面临12万吨LCE的过剩压力。然而,这种过剩是结构性的——高镍三元电池所需的电池级氢氧化锂,其供需缺口反而持续扩大。

价格方面,预计锂电铜箔短期将在10.0-10.5万元/吨的区间内震荡。但如果四季度盐湖地区的减产执行力度超预期,电池级铜箔价格有望冲击11万元/吨大关。

更长远的变数来自技术迭代。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将深刻改变现有铜箔的需求结构。预计到2026年,全球铜箔需求增速将因此放缓至8%-10%。

锂电铜箔价格的阶段性反弹本质上是供给端主动收缩与需求端结构性补库的短期共振。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行业仍需通过技术路线升级(如高镍三元电池普及)和海外资源布局(如非洲锂矿开发)实现供需再平衡。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锂电铜箔 行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