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2025 年 10 月 27 日,长江综合电池级碳酸锂 99.5% 均价报 78500 元 / 吨,工业级碳酸锂 99.2% 均价报 76600 元 / 吨,较上一交易日双双上涨 1000 元;期货市场同步发力,碳酸锂主力合约震荡上行,收盘涨幅达 2.53%,报 81900 元 / 吨,期现共振下市场看涨情绪持续升温。这一轮涨势背后,是需求超预期爆发、库存持续去化与成本坚实支撑的多重逻辑共振,行业供需格局正逐步重塑。
需求端爆发:新能源汽车 + 储能双轮驱动
下游两大核心赛道的旺盛需求,成为碳酸锂价格上涨的核心引擎。新能源汽车市场旺季持续发力,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 年 10 月狭义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预计达 132 万辆,渗透率有望突破 60% 创历史新高,终端消费的火爆直接传导至上游原材料采购。头部电池企业订单饱满,宁德时代、比亚迪等 9 月排产率维持在 95% 以上,10 月头部 5 家电池厂商生产排期环比增长 11%,创年内首次两位数增幅,带动碳酸锂采购需求稳步释放。
储能领域需求超预期成为重要增量。国家能源局印发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 年)》明确,三年内全国新增储能装机容量超过 1 亿千瓦,带动直接投资约 2500 亿元。在此政策推动下,储能电芯企业排产占比已达 40.3%,满负荷运转成为常态,海外户储订单回暖与国内大型储能项目开工形成需求共振,部分企业海外订单已排至明年。同时,高镍三元电池技术路线占比扩大,进一步拉动电池级碳酸锂刚需增长。
供应端偏紧:冬季限产 + 增量滞后约束供给
供应端的刚性约束为价格上涨筑牢基础。国内盐湖提锂企业已进入冬季限产期,青海、西藏等主产区产能释放受限,市场供应呈现 “总量平稳、结构分化” 特征。尽管周度供应环比小幅增加,但行业有效产能增速仅为 0%-15%,受前期价格低迷影响,部分中小云母提锂企业仍未恢复生产,稼动率仅维持在 60%-80%,供给端无序扩产的 “内卷” 局面显著改善。
进口端增量短期难以兑现,进一步加剧供应缺口。虽然南美盐湖复产及非洲锂矿到港存在预期,但受物流周期制约,实际增量尚未完全释放,9 月中国碳酸锂进口量环比反而减少 10%。此外,南美主要锂生产国拟对矿产品加征关税的预期升温,贸易商观望情绪浓厚,进一步限制了短期市场流通量。
成本与库存:原料挺价 + 持续去库强化涨势
锂矿价格的坚挺为碳酸锂提供了坚实成本支撑。锂辉石精矿流通现货持续紧缩,到港资源被锂盐厂快速消化,贸易商持续持货挺价,6% 锂辉石精矿 CIF 价格已涨至 925 美元 / 吨,较上周上调 95 美元,对应国内电池级碳酸锂成本约 7.86 万元 / 吨,当前现货价格已让主流冶炼厂重拾盈利空间。成本压力的传导,使得碳酸锂价格具备较强抗跌性。
库存持续去化成为价格上涨的 “催化剂”。自 8 月以来,碳酸锂市场保持去库态势,截至 10 月下旬,社会库存较 9 月底进一步下降,仓单连续去库,周度库存环比减少超 2000 吨,这一去库节奏远超季节性规律。目前库存仅能覆盖 1 个多月的用量,现货流通货源紧缺成为常态,叠加期货市场资金介入,进一步放大了行情弹性,形成 “需求拉动 — 库存下降 — 预期升温 — 价格上涨” 的正向循环。
政策与龙头:政策护航 + 企业动态提振信心
产业政策的持续加码为市场注入长期信心。除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外,国家层面推动 “新能源+储能” 一体化参与电能量市场交易,完善储能价格机制,为锂资源消费打开长期增长空间。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延续,终端市场渗透率稳步提升,为碳酸锂需求提供持续支撑。
行业龙头企业的动态进一步强化市场预期。全球锂矿龙头天齐锂业近期 ESG 评级跃升至 A 级,且与普洛斯达成战略合作组建新能源私募股权基金,资本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其格林布什锂矿的丰厚资源储备为行业供应稳定性提供保障。赣锋锂业 500Wh/kg 级全固态电池已实现小批量量产,2025 年底将形成 26GWh 固态电池产能,未来有望催生新的锂需求增长点。
后市展望:短期偏强,长期聚焦供需平衡
短期来看,“金九银十” 传统旺季尚未结束,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需求仍将保持高位,叠加冬季限产与锂矿成本支撑,碳酸锂价格有望维持偏强走势,机构预测 11 月现货价格有望向 8 万元 / 吨逼近。但需警惕高库存消化进度与新增产能释放节奏,若锂辉石进口持续增加推动供应放量,可能引发价格回调。
长期而言,新能源产业链技术升级与储能规模化发展将持续拉动锂资源需求,行业年复合增速有望维持在 20%-30%。但全球锂资源 “总量过剩、结构短缺” 的特征仍将存在,价格波动或将成为常态,需重点关注主产区产能释放、海外政策变化及下游需求复苏节奏。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