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国内硫酸镍均价报29,900元/吨,单日上涨100元/吨;电池级硫酸镍均价攀升至28,750元/吨,电镀级产品更突破30,900元/吨,涨幅达400元/吨。
供给端:原料紧缺与产能释放错配
硫酸镍生产高度依赖印尼湿法冶炼中间品(MHP)供应,但印尼镍矿出口政策收紧导致原料进口成本攀升,部分冶炼企业被迫采用高成本回收工艺补充原料。尽管华北地区头部盐厂复产后新增产能逐步释放,但整体产能利用率仍处中低位水平。印尼湿法冶炼中间品(MHP)产能释放进度滞后,叠加当地政府缩短采矿配额审批周期,导致国内冶炼企业原料采购周期延长,合规成本显著增加。
需求端:新能源分化与储能放缓形成剪刀差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对硫酸镍需求呈现“高端放量、低端收缩”特征,高镍路线在高端电池领域渗透率持续提升,推动电池级产品溢价能力增强。储能领域受新型电网建设节奏调整影响,需求增速边际放缓,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不锈钢领域需求韧性较强,但原料替代效应导致镍铁用量占比下降。行业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取消预期正推动下游需求前置,车企加速生产以锁定政策红利。
市场动态:进口补充与库存博弈加剧波动
镍盐进口量环比显著增长,有效补充了国内供应缺口,但港口库存呈现外松内紧特征。现货市场成交量环比提升,但成交价贴水幅度扩大,反映市场对四季度需求可持续性的担忧。期货市场持仓量增加,投机资金加速布局镍盐期货与硫酸镍价差套利策略,电池级与电镀级产品价差持续扩大。
政策干预:环保限产与贸易壁垒升级
国内环保督察组进驻主要产区,部分盐厂因废水处理不达标被限产,加剧供应紧张。欧盟碳关税政策倒逼镍冶炼企业加速低碳转型,头部企业已启动氢冶金技术中试。与此同时,刚果(金)钴出口配额政策导致中间品供应紧缺,硫酸钴价格上调间接推高硫酸镍生产成本。
宏观映射:全球供应链重构下的价值重估
美联储降息预期下,镍作为工业金属与新能源金属的双重属性获资金关注,但全球经济增速不确定性仍制约长期需求预期。印尼资源出口政策调整引发供应端不确定性,叠加国际航运成本上涨,刺激再生原料产能投资增长。当前价格已突破技术面关键阻力区间,短期或维持高位震荡,但需警惕四季度印尼新矿产能释放、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优势扩大等潜在利空因素。
结语:高镍化浪潮下的产业链重构
硫酸镍市场的核心矛盾已从“产能过剩”转向“结构性短缺”。当新能源汽车高镍路线渗透率突破临界点、消费电子需求韧性超预期,具备原料自给能力与技术迭代优势的企业将占据优势地位。而中小厂商在原料采购成本高企、环保限产压力下,生存空间持续收窄。未来镍价走势将取决于高镍需求持续性、印尼政策执行力度及再生原料技术突破速度。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数据来源于公开披露,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