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国内电池级碳酸锂(99.5%)均价攀升至78,500元/吨,单日涨幅达1,000元/吨,工业级碳酸锂(99.2%)同步上涨至76,600元/吨。
供给端:产能优化与进口压力并存
碳酸锂供应端呈现“总量趋稳、结构分化”特征。国内盐湖提锂企业依托技术升级,将综合成本压降至行业低位,主要产区开工率显著提升,但季节性限产政策导致局部供应收紧。进口端受南美盐湖复产及非洲锂矿到港量增加影响,市场预期四季度进口增量将缓解部分缺口,但物流周期延长导致实际到货延迟。冶炼厂库存维持低位,期货市场仓单库存持续下降,现货流通货源偏紧。
需求端:动力电池驱动与储能需求分化
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核心驱动力,渗透率稳步提升至历史新高,高镍三元电池占比扩大直接拉动电池级碳酸锂需求。动力电池领域排产计划环比增长,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储能市场则呈现“铁锂去库、三元补位”特征,新型储能装机增速放缓对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形成压制,但海外市场补库需求对高品位锂盐形成支撑。
市场动态:期货持仓激增与现货成交分化
期货市场多头情绪占据主导,主力合约持仓量单周激增,投机资金押注四季度供应缺口。现货市场呈现“高低品位价差扩大”特征,电池级产品成交价突破关键点位,低品位产品价格承压明显。区域市场分化显著,华东地区价格领涨,西南地区因库存积压仍以低位成交为主。
政策干预:环保限产加码与贸易壁垒升级
国内盐湖企业四季度限产比例提升,矿山开采环保核查升级,预计影响月度产量。海外政策风险加剧,主要锂生产国拟对矿产品加征关税,若政策落地将推高进口成本。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过渡期细则公布,出口企业面临隐性成本压力,倒逼供应链低碳化改造。
宏观:成本中枢上移与供需再平衡
全球锂资源供需格局呈现“总量过剩、结构短缺”特征,但高镍三元电池用锂需求增速显著高于磷酸铁锂。当前市场价格已覆盖国内主流冶炼厂成本线,龙头企业盈利空间改善。全球货币政策宽松预期增强,以美元计价的碳酸锂进口成本增加。新能源产业资本加速布局上游资源,龙头企业通过长协锁定供应,中小厂商在电价与碳排放成本挤压下生存空间收窄。
结语:新周期下的产业重构
碳酸锂价格的突破不仅是短期供需矛盾的体现,更是新能源产业链深度调整的必然结果。当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向高镍三元倾斜,当储能需求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升级”,碳酸锂的定价逻辑已从“成本驱动”转向“技术溢价驱动”。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数据来源于公开披露,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