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绿色革命催生新赛道: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方案背后的转型密码

绿色革命催生新赛道: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方案背后的转型密码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在“双碳”目标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大门。

在“双碳”目标与产业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大门。这份方案不仅是对传统产业的“大手术”,更是为有色金属行业绘制了清晰的“二次创业”路线图——从能效提升到固废重生,从碳足迹管理到市场机制创新,每一步都踩准了时代脉搏。

技术革新:从“节能降碳”到“绿色制造”的硬核升级

方案明确提出,氧化铝、电解铝、冶炼等五大行业需全面对标能效标杆和环保绩效A级标准。这意味着,那些还在使用老旧电解槽、低效吹炼设备的企业,将面临“设备换血”的硬性要求。比如新型稳流保温铝电解槽的应用,不仅能降低15%—20%的能耗,还能减少氟化物排放,实现从“高耗能”到“绿色制造”的质变。这种技术迭代不是简单的设备替换,而是通过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建设,让每个生产环节的数据可追溯、可优化,最终形成“设计—生产—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绿色闭环。

固废重生:赤泥锂渣如何变身“城市矿山”

方案中“规范开展赤泥、锂渣、高铝粉煤灰等大宗固废的安全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的表述,看似平常,实则暗藏产业变革的契机。以赤泥为例,这种氧化铝生产中的“副产品”过去常被视为“工业废料”,但通过技术攻关,可转化为建筑材料、土壤改良剂甚至提取稀有金属。锂渣的资源化利用则更显紧迫——随着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锂渣处理已成为锂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方案提出的安全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正是要打通这条产业链,让固废从“环境负担”变为“资源富矿”,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

碳管理破局:从“碳足迹”到“碳市场”的生态构建

方案中“推进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和“支持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表述,为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了市场化抓手。以“绿电铝”为例,通过认证的低碳铝产品,不仅能获得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还能在碳交易市场中获得额外收益。这种“低碳即价值”的逻辑,将倒逼企业主动优化能源结构、提升工艺水平。而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的建成,更像是给企业装上了“低碳导航仪”,让节能降碳的路径更清晰、决策更科学。

行业展望:稳增长背后的“绿色加速度”

这份方案的深远意义,在于它不仅解决了“如何稳增长”的问题,更回答了“如何高质量稳增长”的命题。通过绿色化升级、固废资源化、碳管理创新三大抓手,有色金属行业正从传统的“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可以预见,未来两年,那些率先完成绿色转型的企业,将在这场“绿色革命”中抢占先机,而固废资源化、碳足迹管理等新兴领域,更可能成为孕育新赛道的“种子选手”。

站在2025年的起点回望,这份方案或许正是有色金属行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关键转折点——它用政策之力撬动市场之手,让绿色低碳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的必答题。而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份方案的背后,或许藏着更朴素的期待:当我们手握一部用绿电铝制造的手机,或住进用赤泥砖建造的房屋时,能真切感受到“绿色发展”不是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日常。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阅,不作任何操作指引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绿色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