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长江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国内多晶硅现货均价报49,750元/吨,报价区间收窄至49,000-50,500元/吨。
供给端:政策约束加速产能重构
在能耗双控政策持续加码背景下,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部分先进产能现金成本已逼近行业新标底线。而中小厂商受限于设备老化与技改资金压力,被迫收缩产能规模,西南地区部分高成本产能计划10月减产10%-15%。当前行业综合开工率维持在40%左右的低位,但检修产能占比提升至25%,实际市场流通量进一步收缩。
需求端:技术迭代催生结构性机会
全球光伏装机需求保持稳健增长,N型电池技术渗透率突破40%,推动N型硅料溢价空间扩大至5%-8%。组件环节虽面临终端价格传导压力,但海外新兴市场(中东、拉美)分布式光伏需求释放形成有效支撑,9月硅片排产仍维持55GW以上高位。值得注意的是,储能领域对多晶硅的差异化需求增速显著,尽管单耗量仅为光伏主材的15%,但其高毛利特性吸引部分厂商调整产品结构。
政策端:能效约束重塑竞争秩序
新能耗标准实施后,现有产能中30%以上面临能效对标压力,新疆、内蒙古等传统产区启动产能置换专项行动。欧盟碳关税第二阶段规则落地后,出口企业碳成本核算压力陡增,东南亚中转加工基地建设提速。国内再生硅料税收优惠政策延期,但准入门槛提高至电子级标准,中小企业资源化利用路径收窄。
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释放大宗商品金融属性,多晶硅期货持仓量环比激增15%,资金对新能源赛道配置需求升温。国内制造业PMI连续四月低于荣枯线,但新能源产业获定向信贷支持,光伏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落地。红海航线危机推升进口硅料物流成本,欧洲组件到岸价上涨3%-5%,间接传导至上游价格预期。世界银行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至2.8%,但光伏装机韧性超预期,新兴市场需求占比提升至45%。
短期(四季度)多晶硅价格或维持4.8-5.2万元/吨区间震荡,若西南减产与西北限电共振,现货价格有望试探5万元/吨关键点位。中长期看,2026年行业将迎来N型料主导、颗粒硅放量”的新周期,价格中枢或回升至5.5-6万元/吨。
【仅供参考,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