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蔚蓝锂芯(002245.SZ)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7.28亿元,同比增长20.90%;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激增100.56%;扣非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幅更高达204.48%。在锂电池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公司通过技术升级、成本优化及全球化产能布局,交出超预期成绩单。
一,业绩增长核心逻辑:高毛利产品放量+海外市场突破
锂电池业务量利双升
一季度锂电池出货量预计达1.8亿颗,同比增长超40%,其中高倍率产品占比提升至65%。受益于镍、钴等原材料价格下行,叠加马来西亚工厂投产前的产能利用率优化(当前产能利用率85%),毛利率同比提升5.3个百分点至22.5%。新兴领域如AI服务器备用电源(BBU)和机器人电池开始贡献收入,单月出货量突破200万颗,单价较传统产品高15%-20%。
全球化产能释放确定性
马来西亚工厂将于二季度投产,规划年产能3亿颗,主要面向史丹利百得、TTI等国际电动工具巨头。该项目可规避欧美关税壁垒,预计2025年海外订单占比将从2024年的45%提升至60%。同步推进的钠离子电池中试线已完成技术验证,为应对锂资源价格波动提供战略储备。
现金流健康支撑扩张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33亿元,虽同比下降26.05%,但收现比(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营业收入)达76.5%,反映销售回款质量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货币资金余额22.94亿元,较年初增长22.94%,为淮安10GWh扩产项目提供充足资金保障。
二、业务结构优化:从“三元并进”到“锂电主导”
锂电池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58%(约10.02亿元),单季度贡献利润1.02亿元,成为核心增长极。高镍三元电池(Ni90)在电动工具领域市占率突破25%,稳居全球前三。
LED与金属物流:LED芯片业务受益于MiniLED需求回暖,营收同比增长23%,植物照明芯片全球市占率维持60%高位;金属物流板块通过供应链整合实现净利率5.8%,持续提供稳定现金流。
三、机构评级与估值重估
多家券商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年全年归母净利润达7亿元,对应PE(TTM)仅15倍,显著低于锂电池行业均值25倍。北向资金一季度增持37%,持股比例升至1.34%;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基金新进848万股,彰显对技术壁垒和新兴场景的认可。
四、风险与机遇并存
尽管短期镍价波动可能带来成本扰动,但公司通过长单锁价(覆盖60%原材料需求)和期货对冲已建立风险缓冲机制。未来需关注人形机器人电池订单落地进度及马来西亚工厂投产后的客户认证情况。
(综合企业公告及行业分析,数据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