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随着国内六家主要锂矿企业陆续披露2024年度财报,新能源上游产业链的剧烈震荡再度引发市场关注。尽管中国企业在全球锂资源布局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过去一年锂价持续下行、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叠加供需失衡引发的行业深度调整,令头部企业集体陷入营收下滑甚至亏损的困境。据最新财报显示,除西藏矿业、盐湖股份和藏格矿业尚能维持盈利外,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盛新锂能三大巨头均出现由盈转亏的业绩变脸。
作为行业风向标的赣锋锂业,其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42.6%至189亿元,净亏损达20.7亿元。公司坦言,全球锂盐市场供需格局逆转导致产品价格腰斩,成为业绩滑坡的主因。值得注意的是,赣锋锂电池业务营收占比已突破三成,多个锂盐及锂矿项目在2024年末至2025年初密集投产,包括四川赣锋锂盐项目和青海金属锂项目,显示出企业仍在逆周期扩张产能。天齐锂业则以130.6亿元营收、79亿元亏损的业绩表现,成为亏损最为严重的头部企业。除锂价暴跌外,其参股的智利矿业化工公司(SQM)业绩缩水及税务纠纷、资产减值损失和汇兑损失的多重打击,暴露出过度依赖上游资源的经营风险。
相较锂业双雄的深度调整,跨界转型的盛新锂能2024年亏损6.2亿元,折射出后发企业的生存压力。这家2016年才切入锂电赛道的企业,曾在2022年创下55.52亿元净利润的巅峰,却在行业周期反转后急速坠落。不过公司近期通过定增、GDR发行及筹划港股上市等方式加速融资,释放出继续扩产的信号。值得关注的是,西藏矿业凭借47%的毛利率保持1.1亿元盈利,其70%营收来自锂类产品的业务结构,验证了高海拔盐湖资源的成本优势。盐湖股份虽净利润同比下滑41%至46.6亿元,但4万吨基础锂盐项目的建成投产,以及蓝科锂业碳酸锂产销量的双增长,仍展现出盐湖提锂技术的竞争力。藏格矿业则通过氯化钾销售和参股铜业公司的多元化策略,在碳酸锂毛利率45.4%的情况下维持25.8亿元盈利,为行业提供了避险样本。
行业分析师指出,当前锂电产业链正面临三重考验。首先是全球锂矿产能过剩与开采成本的矛盾激化。据赣锋锂业披露,2024年锂精矿库存消化周期延长,部分澳大利亚矿山已因成本倒挂被迫减产。其次,美国2025年实施的新一轮关税政策加剧了出口压力,迫使企业加速开拓欧洲、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盐湖股份在4月16日突发的高管层变动,更凸显出企业在战略调整期的管理挑战。最后,技术迭代带来的不确定性正在重塑竞争格局。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的加速,以及AI、机器人等新兴应用场景对锂电池性能的差异化需求,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盐湖股份在财报中强调,其通过生产工艺革新和数字化管理,已将碳酸锂生产成本控制在行业低位。
面对行业寒冬,多家企业开始探索破局路径。赣锋锂业在锂电池领域的持续投入,试图构建从资源到终端的全产业链壁垒;西藏矿业则计划提升扎布耶盐湖产能至3万吨/年;藏格矿业通过提升矿石回收率优化成本。业内人士预测,随着2025年二季度锂价逐步企稳,以及智利Mariana盐湖、非洲Goulamina锂矿等新增产能释放,市场或将在年末迎来供需再平衡。这场波及全球的锂业震荡,正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的新阶段。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