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长江综合金属镝均价报209.25万元/吨,单日暴跌1.5万元/吨;氧化镝均价同步回落至164.25万元/吨,单日下跌2.25万元/吨。这是镝价自4月初中国对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市场呈现“恐慌性抛售”特征。
关键矛盾点:
供应缺口收窄:缅甸克钦邦冲突持续,但中国通过老挝、马来西亚等替代渠道进口量环比增长15%,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分离成本从峰值165万元/吨回落至158万元/吨,市场对“供应断崖”的恐慌情绪降温。
需求端“青黄不接”:特斯拉Optimus二代电机量产推迟至2025Q4,人形机器人短期需求增量未兑现;磁材企业为应对美国加征25%汽车关税,主动降低镝添加比例至1.8%(原2.5%),晶界扩散技术普及进一步压缩需求。
一、核心驱动因素:政策预期修正与全球供应链重构
出口管制“双向反噬”:国内库存激增,海外溢价收窄
中国对镝、铽等7类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导致一季度镝铁合金出口锐减35%,但国际买家转向非洲(如马拉维Kangankunde矿)和东南亚渠道,氧化镝离岸价(FOB)溢价从15%收窄至5%。国内氧化镝社会库存较年初增长12%(约1.8万吨),贸易商抛售压力激增。
技术替代加速:无稀土永磁与铈铁合金“双线夹击”
无稀土技术突破:澳大利亚ASM的MagNex永磁技术磁能积突破20MGOe,已在家电、低端电机领域实现10%替代率,直接挤压镝在传统领域的市场份额。
铈铁合金成本优势:家电、消费电子领域镝添加比例从3.5%降至1.8%,转向成本低35%的铈铁合金,2025年替代量预计达3.5万吨(占中重稀土需求12%)。
美联储加息与美元走强:大宗商品估值承压
美联储6月加息概率升至80%,美元指数升破107,压制以美元计价的稀土价格反弹空间。中国一季度GDP增长5.4%,但新能源汽车用镝铁合金增速回落至18%,需求增速与美元强势形成“剪刀差”。
二、产业动向:龙头企业的“攻守转换”与全球竞合
北方稀土:高端化战略对冲价格波动
资源整合:依托白云鄂博矿(全球最大轻稀土矿),镝铁合金自给率超80%,年末产能将扩至8000吨/年,全球市占率突破35%。
技术突围:与中核集团合作开发核级镝合金,锁定第四代核电站控制棒订单(单台机组用量5-8吨),高端订单占比提升至40%。
中国稀土集团:绑定战略需求,抢占全球高端市场
专利护城河:全球唯一掌握离子型稀土规模化分离技术,晶界扩散技术将镝添加比例从2.5%降至1.2%,单吨磁材成本降低18%。
国际竞合:与德国巴斯夫签署协议,布局欧洲新能源汽车磁材供应链,规避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的加工比例限制。
美国“去中国化”遇阻:本土供应链瓶颈凸显
美国Mountain Pass矿对华出口量同比下降23%,但其本土精炼能力不足,军工磁材交付延迟;五角大楼虽拨款5亿美元研发铈钴磁体,但性能仍落后传统产品20%,商业化需2年以上。
三、未来一周价格预测:弱势震荡中等待新驱动
短期逻辑:
利空主导:缅甸进口渠道修复、磁材企业去库存(备货量达1个月以上)、美联储加息预期压制大宗商品估值;
潜在支撑:工信部二季度收储计划落地预期升温(镝为重点品种)、缅甸冲突升级风险(概率35%)、核能订单集中交付。
预测结论:
氧化镝:或下探160-165万元/吨区间震荡,若跌破160万元可能触发技术性反弹;
金属镝:受高端需求韧性支撑,价格或徘徊于205-210万元/吨,但成交清淡下反弹动能有限。
风险提示:
美国稀土回收技术突破(如硬盘拆解回收规模扩大);
中国动态调整出口管制清单(概率40%);
欧盟碳税政策加码(预计2025Q3落地)。
【文中数据来源网络,观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依据!】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