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调整:一年窗口期释放供应链弹性,中国企业抢占全球市场先机
2025年11月7日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公告,暂停对超硬材料、稀土、锂电池等关键物项的出口管制,有效期至2026年11月10日。这一举措并非简单“放开”,而是以退为进的战略选择:
短期红利:企业无需申请两用物项出口许可证,通关效率提升,合规成本下降,为外贸企业赢得12个月黄金布局期。
政策弹性:中国保留2026年后恢复管制的权利,形成“可收可放”的博弈筹码,应对国际形势变化。
行业冲击:稀土、锂电池、超硬材料三大赛道迎来战略窗口期
出口管制的暂停,为稀土、锂电池、超硬材料三大战略赛道按下“快进键”。稀土领域,中国凭借全球90%的中重稀土产能与98%分离纯度的“隐形护城河”,短期可稳定全球供应链,缓解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到美国无人机产线的“材料焦虑”,但长期技术壁垒依然难以逾越。锂电池领域,储能(LFP)电池出口迎来风口,欧洲订单季度暴增75%,卷绕机、化成分容等关键设备出口限制的松动,为宁德时代匈牙利基地、德国大众工厂建设打开了关键窗口。超硬材料领域,半导体衬底与导弹整流罩需求井喷,推动金刚石窗口材料国产化率飙升,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头部企业强者恒强。
市场对稀土需求较大的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新能源汽车仅是稀土应用的“开胃菜”——每辆电动车消耗5-10公斤稀土,而一台人形机器人钕铁硼用量高达3.5公斤,一台海上风力发电机更需1吨稀土永磁体!随着低空经济爆发,eVTOL飞行器的飞控系统、半导体芯片的光刻胶、导弹制导系统乃至储能电池的正极材料,全面依赖稀土实现性能跃迁。稀土已超越锂、钴,成为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AI算力、国防军工四大万亿赛道的“战略筹码”,供需格局重塑在即。
趋势展望:窗口期是机遇也是倒逼
未来一年,中国企业需完成三场赛跑:
技术赛跑:从资源输出转向技术标准输出(如参与制定国际稀土纯度标准)。
合规赛跑:建立“一批一证”溯源能力,应对政策可能回调。
合作赛跑:通过中欧对话机制争取特殊许可,嵌入全球供应链不可替代环节。
结语:政策按下“暂停键”,实为启动产业升级“加速键”。谁能在这12个月窗口期内完成技术卡位与合规布局,谁就能在2026年后的全球资源博弈中占据主动。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