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有色金属网 > 资讯首页 > 评论分析 > 铜价短期承压中期向好:矿紧与降息预期能否撑起“金九银十”最后一搏?​

铜价短期承压中期向好:矿紧与降息预期能否撑起“金九银十”最后一搏?​

   来源:

看第一时间报价>短信订阅,查价格数据和走势>数据通,建商铺做产品买卖>有色通

"金九银十"消费旺季的铜市,正上演一场多空双方的激烈博弈。今日沪铜主力2511合约以80080元/吨开盘后震荡走低,最终收于79920元/吨,日跌200元/0.25%。

——价格震荡:沪铜失守8万关口,伦铜承压九千九美元关口​

"金九银十"消费旺季的铜市,正上演一场多空双方的激烈博弈。今日沪铜主力2511合约以80080元/吨开盘后震荡走低,最终收于79920元/吨,日跌200元/0.25%。这场看似温和的调整背后,实则暗流涌动——伦铜亚盘时段跌破万点大关至9975美元/吨,国内三大现货市场铜价同步下跌,长江现货1#铜价报80110元/吨,上海地区1#铜价报80110元/吨80020元/吨,广东现货更是跌至79970元/吨。

一、宏观叙事中的铜价锚点

美联储年内降息预期持续发酵,CME数据显示10月降息25基点概率高达89.8%,但鲍威尔的"谨慎降息"表态与新任理事米兰提出的"中性利率2.5%"论断,让市场陷入预期差博弈。美元指数的回落虽对美元定价的铜构成支撑,但俄乌冲突的长期化与中东地缘风险的升温,又让避险情绪时常抬头。中国央行连续第四个月维持LPR不变,市场对增量刺激政策的期待与政策定力之间的平衡,成为影响国内铜需求的另一重变量。

二、瑞银的研报为铜市注入强心剂

瑞银最新研报揭示了铜市中期向好的核心逻辑。该行将今明两年铜价预测上调3%至每磅4.37/4.8美元,认为铜供应增长有限、精炼产出受压、传统需求复苏等因素将支撑中期价格。这一乐观预期与当前市场的谨慎情绪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铜金属在工业金属中的“核心资产”地位。

三、供应与消费的动态博弈

印尼Grasberg铜矿持续停产导致的矿端紧张现实——国内铜精矿现货加工费虽微涨但仍处低位,矿紧态势未改。当前国内冷料身陷瓶颈态势,国内阳极板开工率骤降至19.05%(较年初降76%),再生铜政策退坡加剧冷料短缺,制约电解铜产出;但上海期货交易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沪铜社库周度激增12.5%至105814吨,创三个月新高,这一数据需辩证看待。"金九"旺季带来的消费回升与国庆备库需求,推动下游开工率小幅抬升,但空调排产下滑、传统消费领域疲软等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高价环境与政策不确定性,正抑制终端企业的补库热情,现货市场"畏高观望、采需压价"的特征明显。

四、短期回调与长期支撑的辩证

当前铜价回调空间有限,源于多重支撑因素: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对工业金属的估值提振,中国"反内卷"政策对产能优化的长期利好,以及AI需求爆发对铜消费的结构性拉动。但需警惕的潜在风险包括: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超预期、地缘冲突对供应链的持续性冲击,以及国内政策落地节奏的不确定性。

站在当前时点,铜市正呈现"短期有压力,中期有支撑"的复杂图景。投资者需跳出单边思维,在宏观预期与微观数据的交叉验证中寻找机会。正如瑞银所强调的,铜的中期基本面吸引力未改,但短期波动的背后,正是市场对供需节奏、政策节奏、地缘节奏的再平衡过程。

结语:铜市的“金九银十”成色几何?​​

当前铜价回调是​​“矿端紧缺+宏观宽松”​​与​​“库存累积+高价抑制”​​的博弈结果。若10月美联储降息落地、国内稳增长政策加码,铜价或突破81,000元并冲击82,000元关口;反之,若宏观利多出尽或需求证伪,市场可能回踩79,500元支撑。建议投资者紧盯库存拐点(沪铜社库低于9万吨或触发逼仓)及阳极板复产进度,灵活应对波动。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开市场信息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

铜评论 铜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