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至26日,上海将举办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这场展会被视为低空经济从"概念萌芽"向"万亿爆发"跃迁的关键节点。当无人机配送、低空旅游照进现实,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共振下,低空经济正以"新质生产力"之姿,开启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政策"组合拳":从国家战略到地方落地,铺就"高速路"
自2021年"低空经济"写入国家规划,政策支持持续加码:2023年入列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定位"新增长引擎",2025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释放"深化空域改革"信号。地方层面,近30省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上海等15城与企业共建生态圈,深圳、成都试点开放低空空域;多地设立百亿级产业基金,从基建(起降点、智慧空管)到核心技术(飞控算法、电池技术)全链条赋能,政策正将"蓝图"变"坦途"。
市场"井喷期":5000亿只是起点,"空中+"场景爆发
应用场景加速拓展:传统领域(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稳增,新兴业态(医疗救护、无人机配送)破局——新疆低空旅游单月引客超10万人次,深圳"无人机送药"将30分钟送达压缩至7分钟。"飞"正成为生产生活新维度,重构消费与服务场景。
材料"硬支撑":铝合金领跑,轻量化成"刚需"
低空飞行器对"轻量化+高强度"的高要求,让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成核心材料,其中铝合金占比30%-50%(2024年全球消费87万吨,中国占40%)。技术突破加速:新型铝锂合金减重15%且抗疲劳性提升,再生铝技术降本30%——这些创新为飞行器大规模商用扫清成本与性能障碍。
未来已来:"空中经济"改写生活
博览会恰逢行业"量变到质变"节点。业内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或突破3.5万亿元。其背后是:应急救援"黄金10分钟"提速、城市物流"最后一公里"革新、乡村振兴"空中农场"落地,以及普通人"打飞的"上班、"空中看景"的日常。
从政策东风到市场热潮,从材料创新到场景落地,低空经济正加速融入生活。即将开幕的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不仅是行业成果展,更将成为技术交流、资本对接的"超级连接器"。当"新质生产力"升维为"经济增长极","云端经济"的桥梁,已悄然架起。
(注:本文为原创分析,核心观点基于公开信息及市场推导,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做为入市依据 )长江有色金属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文章来源为“长江有色金属网”的文章,均为长江有色金属网原创,版权归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长江有色金属网)”的文章,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本站已尽可能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标注,若有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