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武汉经开区传来轰鸣巨响——东风汽车全球最大吨位一体化压铸工厂正式启动调试生产。当720℃的铝液如金色瀑布般注入1.6万吨级压铸机模具,经合模、加压、冷却、出模等精密工序,仅需短短两分钟,一个长约2.1米、宽约1.6米、重约60公斤的新能源电池托盘便宣告成型。这一场景,标志着中国在汽车制造高价值链环节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跨越。
“这不是简单的设备升级,而是中国制造在高端领域的系统性突破!”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胡杰现场激动表示。此次东风汽车将压铸吨位从常规的8000吨级直接提升至1.6万吨,设备投入增加50%以上,但换来的是零部件尺寸更大、精度更高、强度更优的革命性提升——单个电池托盘即可替代传统工艺的12个零部件,重量减轻30%,生产效率提升4倍。
在工厂内部,智能机器人与数字孪生系统协同作业,实时监控铝液温度、压力曲线等2000多个参数。技术团队透露,这套自主研发的智能压铸系统已攻克“热均衡控制”“微裂纹抑制”等三大行业难题,产品良品率从行业平均的85%提升至98%,单件成本降低2000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座超级工厂的投产正值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期。据测算,每辆新能源车需要1-2个这样的电池托盘,仅2025年国内市场需求就将突破500万套。东风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工厂达产后年产能将达30万套,不仅满足自身需求,还将向行业输出技术标准,推动中国从“汽车大国”向“制造强国”加速转型。
站在1.6万吨压铸机前,胡杰副院长感慨:“当年我们引进国外技术时,对方连核心参数都设密。如今我们自主设计的设备吨位全球第一,这才是真正的科技自立!”这场“两分钟革命”,不仅改写了全球汽车制造工艺史,更让世界看到中国制造从“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的战略跃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对市场进行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删稿邮箱:info@ccmn.cn